忧郁的目光
---读刘玉华《古道拂云》有感
李西岐
刘玉华先生的散文诗赋新作集《古道拂云》【花城出版社出版】,以梅芬兰馥之情操,行云流水之韵味,滚珠跳玉之辞藻,真情厚意之妙语,写大自然之美景,抒大自然之情愫,发大自然之忧思,是集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于一体的好书。它宛如文学百花园里盛开的一株幽兰,一丛散发着馨香的淡菊,一树寒冬腊月里怒放的寒梅,从而让读者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清净与祥和,润物细无声的惬意和遐思。笔者闲暇时常翻阅,久而久之,便有了一种言说的冲动。
古之往来,散文与诗歌,在悠久而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里,始终保持着一个相当品位且辉煌的高度。文学承载历史,它无疑是记叙中华民族的心灵史、发展史的见证和印痕。文学影响国民心灵,艺术拓展人民视野,它必然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之林的底气与资格。文学的力量又是博大的和伟岸的,它足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
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他往往会将悲天悯人、真善美满、正义呐喊遁迹于不动声色和哲学思辩地叙说之中,通过笔底的波澜起伏,事态的峰回路转,形成某种直逼心扉震慑灵魂的巨大力量,他的关切与期望甚至是跨越时空与国家民族的,精心描绘的文学形象可以说是全人类的精神象征。
一个作家的精神境界高低与否,关键是看他是为名利而写作,还是站在他所处时代的顶端,冷静俯瞰脚下这片自己生存的苍茫大地,达到某种伟大的精神审视与阅览,从而接近经典的言说与叙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玉华正是这样一位具有悲天悯人、正义呐喊的文化人。
我几年前曾在刘玉华出版的《雨花集》序言里说过这样一段话:军人以保家卫国为天职。刘玉华是一名老军人,他为之奋斗大半生,经历过许多工作岗位,纯然是一名真正的革命军人使命所为。正如他所言,“在位期间,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公道正派,清廉自律,绝非平庸蹉跎而过,虽衔居上校,且多年在机关工作,却不失战士情怀,不忘布衣之念”。拳拳之心,可见一斑,铮铮铁骨,溢于言表。难能可贵值得赞赏的是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有读书藏书之好,有翰墨丹青之乐,有剑气琴韵之质,有游山历水之逸,有交友助人之喜,可悟言一室之内,亦可放浪形骸之外,二者兼之。存布衣之怀,发仁义之心,虽无惊人之貌,却有儒侠之气。”这就使刘玉华身上原有的硬朗坚贞、浩气凛然之外,又多了几分儒雅之气。更值得赞赏和学习的是他的勤奋好学,晨读夕吟,“将剑气注入翰墨文笔,以琴心会于流水高山,有明月入怀清风盈袖,却无青眼送权贵豪门。”坦荡磊落,真乃一铮铮铁骨钢脊山东汉子也。
著名作家李存葆说:“中国是散文的国度,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母亲。不论是记、传、札、柬,还是论、序、跋、碑,均可纳入散文的范畴。”诗与散文又是最能见识作者性情的文学体裁。刘玉华像一个传统的抒情歌手,他常常地沉浸在齐鲁大地古老的风物中,情真意切地醉心于高歌。在《古道拂云》第一至四辑中“梦拥河魂”、“村东头的月亮”、“老屋”等诗篇中,容纳的是他胸臆间荡漾的浓浓亲情和淡淡乡愁,不论是对具象的描摹还是对客观实景的写意,他都像是行走在齐鲁原野上的文化使者和远游归来的学子,身披着明月,手挽着清风,呼唤着美好与善良,吟歌着饱含着古风古韵的大自然,清新之风,习习扑面而来。
我最喜爱和推崇的是刘玉华《古道拂云》第四辑“竹雨荷风”和第五辑“古墨添香”,他直抒胸襟的语言感觉上,因袭承传于秦诗汉赋和唐宋散文的风格,词句洗练干净,古风古韵溢漫通篇,读来琅琅上口,绵绵音韵,有一种超越了现代感的古典美!诗学的品质和情调,俯拾即是,篇什中的审美感觉,珠玑皆有。如《春雨杏花谷》、《二月春赋》、《兰赋》等。可以这样说,刘玉华始终怀有一种“齐人忧天”和慈爱善美的文人情结,他在写给我的信中说,“我担忧人类文明将在不远的将来结束,美国的格尔也提醒全人类,若不立即采取行动,人类文明恐怕不一定能够再延续一百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所谓经济的腾飞,往往是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刘玉华眼里曾几何时山青水秀的家园被污染,生态被破坏……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安居乐业本来无可厚非,可怕的不仅是生存环境的破坏,而是人们心灵的污染,那么被扭曲的心灵的净化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他在书中说过这么一段令人过目难忘的话,“如果清风能吹醒迷梦,我愿这些诗文化成清风;如果明月能照亮记忆,我愿用诗文邀来明月,让清辉唤起人们对河的怀念;若花香能够沁人心脾,我愿让诗文留住花香;若雨水能阻止沙尘暴的横行,愿我的诗文化作甘霖;若大雨能够浇活河魂,那就让诗文中的激情化为大雨。我们的地球实际上相当脆弱,受不得再摧残,人类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容不得再污染……”显而易见,这就上升到一个关注地球、关注人类、关注未来的大境界,从“小我”走向“大我”,既是作品的升华,更是作者思维的升华。
“青山原不老,因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这大慨就是我说刘玉华敏锐而纯粹的目光为什么总是忧郁的缘由吧。
文化部原部长刘忠德阅此书稿后,亲笔题署《古道拂云》书名,并写序肯定此书“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词句、明快飘逸的韵律……努力呼唤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真正觉醒……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假如据此以为《古道拂云》仅仅是一本宣传环保的书,那显然就窥一斑而未见全貌了。窃以为,《古道拂云》正是包涵一个作家忧地悲天的正义感和使命感的风格独特引人入胜的散文诗赋佳作,诗人宛如一只泣血的杜鹃,长歌当哭,呼唤天地澄明的大好河山,呼唤春风拂面的田野家园,呼唤清如甘露的洁净空气,呼唤被金钱污染了的心灵洁净如玉,呼唤大千世界里真善美的荡气回肠。。。。。。正如作者自己所盼望的,假若能使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读者烦躁的心情能平静一些,匆忙的脚步多从容一些,紧张的视觉能缓和一些,麻木的神经多振奋一些,他也就欢喜不尽了。
我建议人们认真地读一下这本饱蘸作者心血的好书,方能体味刘玉华那颗砰砰跳跃滚烫的心与真情毕露的才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