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山峻岭大美于斯

(2008-07-13 12:33:09)
标签:

闲情雅致

美术欣赏

山水绘画

      秦山峻岭 大美于斯
       
——李云集山水画解析

                       李西岐

    纵览中国山水画史,英才辈出,佳作如云……大小李将军以金碧、青绿山水形貌独具,挥洒自如,别开生面,王维、张中却以水墨写意另辟蹊径,诗情画意,逸趣横生,荆关董巨、刘李马夏诸君身手不凡,笔墨抒情,奇峰兀立,直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墨彩山水,各树其帜,光耀华夏。然,考究历代山水画家,多为避世隐逸饱学之士,心高气傲独善其身之徒,他们或多或少厌倦市井之甚嚣尘上,或明或暗逃避庙堂之权力倾轧,他们无影无踪梦萦失落之精神家园,无穷无尽寻觅魂灵之安妥寓所。于是乎,奇峰峻岭、云山雾海、茂木修竹、栈道驿桥、草原荒漠、边关塞外,便成了他们以笔为旗、寄情山水、咏志讴歌之文化载体。
    享誉中国画坛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安画派”,在以赵望云、石鲁为首的以描绘秦山峻岭、黄土风情为主要创作题材的过程中,形成了艺术创作必须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原则。此后的几十年岁月中,“长安画派”的笫二代画家们,思古接今,求索善变,融会贯通,继往开来,取得令人鼓舞的业绩。假若论资排辈的话,西安美院国画系副教授、山水画家李云集显而易见是活跃在长安当代中青年山水画家中的佼佼者了。

                秦山峻岭大美于斯
                     “天人合一”的美学追求
   老子《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人与自然以天地道为媒介联结成了一个生生不息、运动无止的环。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设想,这一构架历经两千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充实完善,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一脉相承的核心所在。
    李云集毕业于西安美院国画系山水本科,受到严格有序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素描、色彩、速写等课目成绩优异,崭露头角,学业技艺为之突飞猛进,近十余年来,他的一批批竭力之画作,频频亮相于国展或大型美术刊物,受到美术理论界高度关注和好评。
    在中国哲学和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从谢赫的“六法论”,再到石涛的“一画说”,都在竭尽全力地追求“天人合一”的内涵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至高境界。青源唯信禅师说过这么一段令人醍醐灌顶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李云集颖于悟,敏于思,勤于行,何尝不知石外有石,水中有水!山之内涵,水之表象,皆为大自然之原生态,若悟出其中三味,焉能不写出心中之真山真水也?李云集历经四年的精读研习,使他对历代山水画大师的招式和脉络耳熟能详,他的笔下往往在不经意间泄露出古今山水大师们的神韵。欣赏李云集的画作,可以给人一个清晰明了的印象,他笔下描写的主要对象是秦岭山水,追寻地却是“天人合一”的大境界。他不仅仅在写秦山峻岭之自然属性,从淙淙潺潺的流水中探询活泼泼的自然之情愫,从郁郁葱葱的林木里寻觅心绪的寄托。他沉静冥思,激情在笔墨纵横交错中洋溢着一种生命的赞歌,以清润坦荡的情怀来享受寄情山水的快乐,以苍劲饱满的诗意盎然来抒发大自然的天趣大美。
    林同济先生说,中国画的最高意境是与天地同脉拍的“宇宙感”,表现可有两面:感到无穷时空的“微茫”处,与感到生化天机的“微妙”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属于前者范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诗属于后者的典型。在中国画史上,陶渊明的主题得到了尽致的发挥,陈子昂的情调此后还有待发展。
    显然,李云集的步履正从陶宅花园中走出来,稳步前进在陈家台的途中。
秦山峻岭大美于斯


                      妙写自然的哲学向往
   明代书画家兼古物鉴赏家李日华说:绘事必须多读书,读书多,见古今事变多,不狃狭劣见闻,自然胸次廓彻,山川灵奇,透入性地时一洒落,何患不臻妙境?
    中国美学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与和谐,人与高山流水之间始终保持着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相互感应、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关系。山水画创作古来就有“按实肖像”和“凭虚构像”两种遵循的创作原则。我们何尝不晓得,“凭虚构像”应以画家对实景描摹写生、触觉生情为根基,“按实肖像”应以画家的主观意志对自然的奇思妙想、感化悟性为灵魂。如此说来,“按实肖像”是健步疾走的话,那么“凭虚构像”则是翱翔九天的境界了。艺术家胸罗丘壑,“极目楚天舒”,写人生之运化,“念天地之悠悠”;抒沧桑之情怀,述万象之生生不穷;描自然仙境之花开花谢,叙春华秋实之硕果累累。这种自由入化、任性而为的创作境界,当为任何一个有出息的画家所向往、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目标。
    李云集的聪颖之处,他从一开始就将人生的目标嵌挂在一个很高的座标上。正如六朝山水画家宗炳所言:“理绝于千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李云集是徐义生教授的得意门生,徐义生是石鲁的弟子、李可染的研究生,沿着恩师豪迈苍茫一路子,走得端,行得正,是“石门”、“李家”山水的传承者,却独出心裁,开掘了隽秀雄健的新天地。石鲁涩笔如金刚杵,惊天地、泣鬼神,血性毕现,力大扛鼎。“黑团团里墨团团,墨团团里天地宽”……李可染经常吟写石涛这两句诗,他的黑入太阴的山水,正是墨团团的天地,“李家山水”的魅力所在。李云集不可能是石鲁,也不可能是李可染,更不可能成为徐义生笫二。但他却真诚地继承了“李家山水”的精髓,虽然从理念上与石鲁、李可染相去甚远,在外形上更接近于恩师徐义生,但个性上却独属于自我。尤其是他近期的一些小品新作,已坦荡地从徐氏山水中走出来,形成新的自家面目。不可否认的是,李云集山水画自我风格的初步形成,得益于早年徐义生教授的引领点化,徐义生传承大家风范,李云集起点高、悟性好,刻苦演绎,出手不凡,自在情理之中。
    可以这样说,在物欲横行、追名逐利、甚嚣尘上的今日画坛上,真正地把中国学人身心浑然一体地流泻于纯真笔墨的境界,却不会太多矣。李云集属于李可染先生寄语弟子们的“苦学派”,苦是始,悟才是终。他正是其中一位守望者和苦行僧。

                秦山峻岭大美于斯        
          淡泊宁静与人品、画品的完善
    李云集心底澄明,淡泊名利,不骄不躁,独善其身。他为人正直,英俊静然,刚柔相济,谦虚谨慎,他的狂与傲是储蓄在骨髓里的,他的才与情是激昂在胸襟中的,他的妙与思是绚烂在素宣上的。
    清代鉴赏家范玑说:画可观人之性而即可验人之行,行不立,工画无益,纵加绫锦装池未可入端人正士之室。
    李云集以自身的严谨从容和坦荡胸襟,真诚地实践与操守着前贤的德行。他性格沉静,勤于绘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二十多年来的艺术实践,造就了独具一格的山水画风格,雄浑中见沉静,秀润中现苍劲,率真中显灵动,写意中出树新风,一笔一画,功力毕现;一墨一彩,精妙天真。他扎实的素描、色彩及艰实的造型能力乃至对笔墨的把握和娴熟运用,穷而后工,我行我素,我有我法。他的山水图式经营,一般比较凝重繁密,在空间表现手法上,也多以传统的幽深高远为多。观其山水如《霜降》、《秦岭深处》、《此处云山是秦岭》等作品,既有秦岭山高水长的雄伟苍劲,又有南派山水的秀美温润,奇峰怪石,黑而不闷;苍松翠柏,简而不俗;飞瀑鸣泉,密而不躁;烟云变幻,繁而不乱。于奔放中有含蓄与张扬,于苦涩中见灵活与滋润。由此可见他在图式的架构、山峦的层次、树木的组织、云海的罗列、色彩的运用上别树一帜。他的线条既沉着老道,又极活泼且富有弹性,笔调心隨天籁,迥然洒脱,妙造自然,既有传统山水卓尔不群的高古韵味,又有醒目提神的视觉冲击力的时代气息。他传承了山水大家的真谛,对墨分五色的匠心独用,见功见力,既苍茫雄浑又清澈透明,而采用积墨时反复点染,各种皴擦渲染交替使用,烘托一种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野趣情致。墨浓处似黑漆般厚实沉稳,密不透风,藏巧于拙;墨淡处若艳阳璀璨般透明,晔若春华,穆如清风。他的构图规整有序,收放自如,饱满充分,神融笔畅,尤其是在色彩上吸收了西画的营养要素,大大地丰富了表现手法,提升了欣赏的可观性。他的小品山水,看似逸笔草草,却是应目会心、物我两忘、景心交融的妙佳之作。
    李云集是一个勤勉执着的山水画家,他在写生中感悟大自然的苍茫之美,通过心灵的感染与净化,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云集作画,从不率意敷衍之,一点一线,一勾一勒,绝无苟且,精益求精,几乎每幅作品都是心灵的抒情,以优美流畅的线条和写意墨彩,点染创造秦岭山水新意境。他企图通过秦山深水的阻隔与再现,营造出一道物质与精神二元合一的屏障,一座宁静与悠扬的精神家园,使自己乐在其中,神游物外,从而抵御纷繁世界的侵扰,以此来保留心底的澄明恬静与澹泊明志。他的心态平和、朴素含蓄、安泰静穆之气,确实能让人感到画家绝圣去智、望忘通神的正人君子的“心斋”底蕴,从而堂而皇之地使笔墨立正在玄思静寂的精神层面,挥洒自如,妙趣横生,通天尽力,心智跃然点画披拂之间,蹈虚蹈影,悠然自得。
    李云集年逾不惑,正如攀登华山者已达北峰途中,到达巅峰领略无限风光,指日可待。作为多年来关注和欣赏他的一位兄长,我衷心祝愿他挽受五岳大川之灵魂,写乾坤日月之天真烂漫,远弃尘嚣,矢志不渝,寄情烟霞,艺盖群芳,描绘出一片秦山峻岭的大气象来。
         

 

        秦山峻岭大美于斯

         (选自李西岐散文集《三月飘雪》  2007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