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城关[长篇小说连载3。原创。请勿转载}

(2008-03-21 15:06:44)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情感梦想

长篇小说

都市故事

心路历程

分类: 小说
长篇小说          金城关
                          李西岐
    黄一鸣原籍为八百里秦川的西府乡村,本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他当年西行的使命,一点不崇高也不壮志凌云,并非为了秦腔的拓展与弘扬。恰好相反,他却是为了生计而混饱肚皮,准确无误地表述是漫无边际地丧魂落魄,恰似丧家之犬般落荒而逃。
    人,天生都有定数,富人和乞丐都是人做的。人,天生都有运脉,吃香喝蜜和吃糠咽菜也都是人能享用的。人,天生就有变数,高山峡谷,浪激风平,却会伴随一生的。黄一鸣从小口齿伶俐,天资聪颖,粗犷悲怆的秦腔牌子曲伴随其成长,周秦汉唐古风遗俗的多样性,关中人秉性“生冷蹭倔”和与生俱来的“蔫怪”的冷幽默语言环境,加之他又与誉满三秦告老还乡的名丑“眯瞪张”同饮一井水,耳濡目染,一招一式,细水长流,用心良苦,十多年下来,竟然将大师一身的绝活儿模仿得维妙维肖。一个愿教,一个愿学,广阔的西府乡村里成就了一段佳话,秦腔天地大舞台上,冉冉地升起了一颗出身卑微的土腥味十足的“明星”,誉满十里八乡。乡民生活苦焦,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黄土地里刨食,辛劳自不赘言。黄一鸣和父辈一样,熬煎着贫穷且快乐的日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身单力薄,手不能扶犁,肩不能挑担,出不了蛮力的,老爹对儿子的评价是“吃饭端大碗,干活溜地边”的逛娃子。黄一鸣天生就是个略带叛逆性格的喜剧人才,却反其道行之,繁重单调的农业生产劳动短暂歇息的田间地头,端端的成了他展示才华的戏台,说学逗唱,常常逗得乡亲们笑疼肚皮,给苦涩的原野增添了不少乐趣。在乡亲们一次次的欢笑声中,只有一个人默默无语地蹴在那里,皱着眉头,巴嗒巴嗒地咂旱烟锅子,他就是黄一鸣的爹--黄老邪。
    黄老邪是个要面子的人,年轻时是个角户,能说会道,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竟然生养了这么个另类小丑般的儿子,从小调皮捣蛋,就不是个省油的灯,不成器的蔫怪坯子,也罢了。可这逆子,一点不顾忌老爹这张老脸,劝说不听,打骂不灵,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把这当本事使哩,耍丑耍得没羞没骚的,太伤他的自尊了。黄老邪是性情之人,不在沉默中叹息,就是在沉默中爆发。那天晌午,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布谷鸟儿在树梢上歌唱,黄牛在阡陌中奋蹄,天地间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煦媚,歇工的间隙,大家大吆小喝地撺掇黄一鸣再唱一折《拾黄金》。黄一鸣也是个人来疯,忸忸捏捏一会儿,走在围坐的人群中间,嬉皮笑脸地说唱起快板,刚说了两句,黄老邪脱下鞋,呼地撵到儿子跟前,劈头盖脸一顿搧打。风云突变,众目睽睽,黄一鸣顿然被老爹急风骤雨般地偷袭打蒙了,傻里傻气地一时没搞清怎么个意思,咱没收出场费啊?表演技巧再差池,也不能如此这般地挨揍啊?!等到众人蜂拥而上,抱住黄老邪后,似乎才反应过来。黄一鸣欲哭无泪,欲悲无声,欲说又止,冷眼相向看老爹,恶狠狠地盯了一阵子,捂着火辣辣的肿脸,忿忿不平地转身离去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精彩也好,无奈也罢,开弓没有回头箭,从此天涯沦落人。走啊走,行啊行......在残阳如血的一个黄昏,古道,西风,痩马,断肠人饿得头昏眼花,他绝望了,拼出最后一丝气力,吼了一段“激友”:
         无银钱当时把英雄困倒,
         大丈夫低下头泪如雨抛。
         早知晓苏季子他这样薄狡,
         悔不该和小人我挂冠夜逃。
  黄一鸣一曲唱罢,然后,闭目养神,深深地吁一口气,静悄悄地躺倒在地上,两行清泪汩汩流淌,心里骂,驴X的世界,拜拜了。阳世上无巧不成书。天无绝人之路。不远处的楞坎下,县文工团长边听戏边解手,两不耽搁,听着听着没戏文了,屎没拉净,急慌慌地拾块土疙瘩把尻子揩了,连颠带跑地撵到奄奄一息的黄一鸣身边,问他愿意不愿意唱戏?黄一鸣指指嘴巴,又拍拍肚皮,心里悲哀地想,吃屎都行哩,只要能把肚皮喂饱啊。文工团长从皮包里掏出半个煮洋芋,递到他手里。黄一鸣狼吞虎咽,吃毕了还把粘在指头上洋宇渣渣舔得一干二净,身上顿时有了一丝力气,肚皮如鼓擂,当饥饿又一次袭来时,他忙不迭地点头了。团长搀扶着疲惫不堪的黄一鸣,跌跌撞撞地一起来到他家,接风洗尘的还是一盆烧洋芋,香甜可口,美妙无比,蘸上盐巴,味似毛栗。黄一鸣仿佛饿死鬼再世,一手抓一个,只恨爹娘少生了几把手,左边噆一口,右边咬一嘴,不歇气地吃了十多个,等到盆见了底才罢休。毕,跪在地上,梆梆地磕了三个响头,千感万谢团长救命之恩,今后必将言听计从,知恩图报,点滴之慧,当以涌泉奉还。此后两年间,黄一鸣在团长悉心点拨下,挾着秦人坚韧不拔的“楞娃”气概,演技大为长进,先在陇原大山深处火了一把,每逢演唱,山民们奔走相告,如痴如醉。团长及团里名角的活儿都被他悉心获取,创造性地发扬广大,喇叭里放屁--声名远扬了。团长是个识大体的贤者,有着伯乐般的胸怀,推荐黄一鸣去金城深造,加之天公作美,他经过名家指导,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赵慕秦言传身教和精心雕琢,这块偶然觅得的顽玉大放异彩,去西京参加首届中国秦腔大奖赛,捧回了表演金奖。黄一鸣以代表作《拾黄金》在秦腔故里火爆一场,竟让秦人叹为观止,希罕不已。黄一鸣惜别团长,调到金城秦剧团,如鱼跃龙门,猛虎添翼,驰名遐迩。月有阴晴圆缺,天有不测风云。黄一鸣欲大展宏图之际,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全民经商风起云涌,如长江东去,一浪高过一浪。既然一切向钱看了,大家一门心思挖“光阴(钱)”了,谁还有闲情雅致到剧院里看戏呢?剧院不是印钞车间,只上演阴谋与爱情。剧团入不敷出,演出市场日渐萎缩,每况愈下,成了王小二过年,一月不如一月了。黄一鸣闲赋在家,担当起洗衣做饭带孩子的重任,久而久之,心便灰沓沓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