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年早逝的三位朋友

(2006-11-07 22:17:00)
分类: 杂谈随笔
                      英年早逝的三位朋友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一生除了亲情以外,恐怕最重要的就是友情了。
    丙戌之秋,霜深丹枫,寒林清瘦,尽管这是多年来的暖秋季节,太阳依旧温馨,我却感觉到刺骨冰冷的寒意,我的三位好友英年早逝,相继撒手人寰,驾鹤西游,告别了烦恼的人生。他们正处在人生的盛年,奋斗了30多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有着相当的成就,在即将享受人生快乐与安逸的季节,病魔却无情地夺走了他们的生命,我一次又一次地流下热泪。

                     娚人葛东升

     老葛属虎,今年56岁,当过兵,复员后进了红古公安分局,后调到省委老干局开车,省委第二干休所成立时,他就调进所里开车。老葛的夫人和我夫人是同学,我从军区大院搬迁到二干所后,也认识了他。老葛当车老板久矣,走南闯北,满腹奇闻逸事。他喜饮酒,往往几杯辣酒下肚,谈兴勃发,将其亲历酒事一一道来,我甚觉有趣,写成《酒味三趣》,先发表在《兰州晚报》,后收入到我的散文卷,成为人们酒席上笑料,简述如下。
    澡水太凉: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老葛复员到窑街煤矿运输队,正值煤矿“抓革命、促生产”,连续奋战月余,众皆疲惫不堪。老葛约几个哥儿们喝酒,喝高了,山呼海啸,伟大得仿佛攻克了柏林。店主疑惑地问:你们是贩羊的吧?!老葛和哥儿们相互嗅一嗅,果然臭气熏天。私下滴咕,酒后一定要洗澡,男人们还是要点尊严的。同桌的老梁踉跄小解,久久不归,小张如厕,靠于木柱,尿水如注,潺流不息,毕,裤带缠绕木柱。老葛寻找到他
时,小张醉醺醺地推搡着木柱,说:我还是童子身的!老梁在屎尿坑里喃喃道:澡水太凉、凉,淋浴器喷射太、太小,守、守着煤矿,连热水澡都、都洗、洗不上么!
     头发太长:某日,老梁做东,邀老葛、小张、老黄喝酒,。几人豪饮,老黄猛然想起给老婆取药,说:去去即回,不见不散!老黄趔趄出门去,顿感天旋地转,腹腔翻江倒海,口吐秽物,酣睡如彘矣。老葛一路寻找,见老黄与一黑狗同卧一处,亲密无间,想:狗东西贪嘴舔秽物醉也。
     老葛欲将老黄与黑狗拆开,老黄抱紧狗头不松手,嗫嚅道:咱哥俩一个德性,有钱喝酒,没钱理发!
     酒令太臭:三伏天,车队超额完成任务,老葛请哥儿们喝酒,坐于黄河边茶园里,买了几碟凉菜,喝到兴处,让小张讲跟女友接吻滋味,小张忸怩不已,众皆不依,推来搡去。雨后堤岸湿滑,小张跌入污泽,众人脱其衣裤,泼水洗之。岸边有联防队员手电照射,宛如舞台追光,照于白屁股上。问:干甚?老葛戏言:正洗脸!
    小张搂膝抱肘,愧羞难言。翌日,他手执一纸,吟一首《如梦令》:昨夜饮酒过度,头晕误入泽路。慌乱中错步,跌翻堤树深处。呕吐,呕吐,惊飞夜鸟无数。皆皆作呕吐状,斥酒令太臭。
    老葛不幸辞世,我帮忙料理完后事,郁闷了好一段日子,才缓过精神来。我失去了一位酒友,也失去了一位趣味横生的娚朋友,我从此以后的写作将失去许多的笑料和素材。
    《注释:娚,ra0,“r”应读舌前音。兰州方言中常用口语,喻妙不可言之意。此口语有读音无字,查无出处。《现代汉语词典》929页:嬲,nia0,1、戏弄。2、纠缠。兰州书报中有“嬲”和“嫐”之写法,愚以为字不达义,且有暧昧之嫌。人世间男女之情爱为美妙之巅,愚杜撰“娚”字,以为妙耳,不知然否?求证于众看官。》

                     文友李栋林

     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甘肃著名评论家魏珂兄认识十多年后,也认识了他同在省文联理论研究室的李栋林老师。我是个闲人,除了满大街踢石头外,无聊之际,写了一些号称文艺作品的玩意儿。这样就有了跟文化人接触的理由,于是隔三差五的去文联闲聊。
    李栋林属蛇,却有着龙的腾飞之志。他今年53岁,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率真如童,豪骨俠肠,信奉伊斯兰教,虔诚至极,真主永在心中。栋林兄祖籍东北,成长于临夏,后来调文联工作。他除做好编辑本职工作外,写了上百万字的小说、散文等,如他在《坚难中前行的甘肃回族文学》一文中指出的:甘肃回族文学的螺旋发展与我们社会的文学主流文本的曲折发展几乎是同行同步的。这要归咎于一个相同的原因:这就是回族作家诗人们尽管在生活中有时必须使用宗教语言,但甘肃绝大多数回族作家是用汉语来写作的,他们
使用的艺术座标大致是汉语言的座标。这就决定了回族文学在思想、心理、美学追求、艺术技巧、语言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作家在许多地方有着相同点而又在一些微妙的细节方面有着迥然的差异。换句话说,就是回族作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遭遇了许多的尴尬、无奈或者说是艰难险阻,观念的解放必须打掉两层枷锁;即如何回归到文学的应有的属性之中;如何使社会、世界、尤其是自己的民族接纳、认可、欢迎自己创作的作品。
    作为甘肃回族作家中的中坚力量,李栋林有着坚守良知与理想的美德,他甘于寂寞,一直小心翼冀地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站立在文学大舞台的楼台下,冷眼静观霓裳影,却不为之所动,依然以笔为犁,为读者奉献出一部部值得回味的佳作来。他的中短篇小说集《无名阻击手》和长篇小说《2032--幻想之战》出版后,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了评论家的一致好评。正如马自祥先生说:《2032--幻想之战》,是一部富于探索的艰辛之作。李栋林以全新的文学观念,新的样式,简洁的文学语言,跌宕起伏、悬念丛生的情节故事,为我们勾勒了一帧数十年后国际政治、军事、反恐各种斗争的全方位景象,这也是我省民族作家的实力展示。李栋林是我省最早出版侦探小说的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出版了侦探小说《魔影》。侦探小说对作者的心智的要求是非常多的,所以选择它为主要写作内容并将其变为实打实的现实,这本身就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侦探小说的写作是非常郑重的,不能含糊不清且又是非常雅致,有品味的文学样式。从最初的侦探小说到近些年创作预测性科幻小说,二十多年来,李栋林痴心不改把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嫁接在一棵树上而预测未来,这种探索精神弥足可贵。
    国庆节前,我去文联栋林兄办公室,他正忙活着《甘肃文艺》新一期的校正,闲聊一会儿就分别了。
      等我十月底从陕西老家返兰再去他办公室时,才知晓他于十月九日突然去世了。我坐在沙发上,却怎么也回不过神来,下楼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好人张卫东

     两位好友相继辞世,令我悲伤不已,平添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哀痛。
     黄泉路上无老小。人生的意义和快乐,实际上也就是从生到死的过程之中,平淡也罢,辉煌也罢,只不过是人生的体味不同罢了。毛主席说过,人总是要死的。这话是大大的实话,谁也不例外,千岁万岁那是睁大眼睛说瞎话,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尽管他老人家后面的话说得不太符合辨证法,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实如我辈平民百姓,安分守已,穷其一生,扶老携幼,大约只能介乎于泰山和鸿毛之间也。我有时想,假如在泰山与鸿毛之间有九十九级台阶,我只能呆在离鸿毛几步的石板旁,充其量是一棵能叫上名字的小草罢了。芸芸众生,你以为你是谁呀?一个进城的乡下人,离开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恶劣环境,你知足吧!
     这番话,我和张卫东兄喝酒聊天时,说过多少次,彼此都有相同的感叹。张兄卫东,属龙,今年54岁,慈眉善目,洁净自好。他从静宁乡下招工到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写一笔漂亮的钢笔字,从秘书做起,后提升为副科长,一九九二年大教梁派出所成立时,他担任所长,成了我夫人的直接领导。我从此也和他熟悉了,时不时地闲聊,趣味多多。   
    有一天晚上十一点多,张所长给我打电话,说抓了一个拦路抢劫杀人犯,让我见识见识。缘由是我刚写完一部侦破中篇小说《人生无悔》,对杀人罪犯的心理描写总不中意。我采访毕,小说立马鲜活起来,一九九七年《兰州晚报》连载后,获得读者好评。我又将张所长抓获杀人犯的事迹写成新闻稿件,由于编辑的擅自改动,抓获罪犯的功臣却成了别人立功受奖。我有点抱打不平,欲说明真相,却被他挡了。张卫东说,只要罪犯绳之以法了,比啥奖励都欣慰啊!
     好人张卫东,在几十年如一日的警察生涯中,不论对待人民群众,还是恶贯满盈的罪犯,他都能表现出一副慈悲心怀。派出所处在公安工作第一线,对待人民群众像春天般的温暖,耐心细腻,不摆架子,和气平实,和谐共处,每天都要和居民打交道,遇到的疑难问题千奇百怪,他都能一一化解矛盾,使群众满意而归。即使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他亦能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攻心和感化工作,体现人性化的一丝丝暖融融诚意,亲自给犯罪嫌疑人倒水端饭,从而使其交待了所犯罪行。
     张卫东是好人,也是实诚人,他的朋友很多,上至省市领导,下到平民百姓,众口一词地欣赏他的为人处事,宽宏大度。他工作过的地方,在保一方平安的同时,总能结交一批实打实的朋友。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也不例外地感受到他的悉心教诲和友善之情。张卫东业余爱好不多,唯独对秦腔喜爱有加,茶余饭后总爱吼一嗓子,他最喜包拯唱腔,唱大净能抒发豪情壮志。我介绍他结识了西北名净一活包公张兰秦,他虚心请教,几年下来,吼的深情并茂,有滋有味,颇具专业水准。
    我创作长篇小说《金城关》十余年间,卫东兄为我提供了不少素材,我也将他的形象纳入了小说之中,竟然成了不忍卒看的悲伤情节。书未出版,兄却离别,那将是我心中永生永世的哀痛。
    十一月二日早晨八时半,我夫人上班途中打电话,颤抖着说张卫东在省人民医院抢救,我急匆匆赶到时,他已经进入弥留状态了。原来这一段时间在西北宾馆开党代会,他所在的东教场派出所负责安全警卫工作。由于他近来身体不舒,上午在医院输液,下午晚上工作,积劳成疾,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几个小时里,抢救室内外浠泣声一片,大家在心里默默地祝愿他能从昏迷中醒来,再看一眼泪水涟涟的亲人和朋友们。然而,老天却不开眼,好人张卫东就这么走了,静悄悄地走了。
    张卫东的追悼会隆重而令人悲哀,一千多人的奠礼堂里,泣不成声。我扶着他的灵柩,泪如雨下,心里默默祝愿卫东兄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