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社众圣院小记

(2021-03-11 06:15:36)

西社众圣院小记

西社众圣院小记

西社众圣院旧址

在家乡交城西社村,有一处始建于元代的“众圣院”。它是一处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一座寺院。

据康熙八年版的《交城县志》记载:众圣院(寺),县西北五十里,元至顺三年(1332)前建,明景泰五年修。

西社众圣院小记

资料还记载,元至元六年(1269),到元贞元年(1295),玄中寺大规模扩建寺院,西社众圣院曾为玄中寺下院之一。

交城玄中寺现存前院的大元至顺三年(1332)岁次壬申三月初有三日立的《唐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碑文中可见,"隆门西社众圣院讲经沙门智福",也有西社众圣院的相关记载。

据向村内年长的老人了解,众圣院宏伟气魄,修建考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俨然像座皇宫。门匾上题为"金华宝殿"。山门在南面,门两侧为四大金刚,有钟鼓楼,正殿塑的是底坐莲花的金佛,墙上全是罗汉。厢房塑女娲、地藏王菩萨、千手观音、十八罗汉等。庙为四合院,地铺方砖,院中生长着很粗很粗的白皮松树。

说到众圣院,就不得不提西社名人解一经。解一经,明弘治甲子年(1504)举人,西南都人(西社),历任30年,隆庆二年(1568),恩例进阶亚中大夫,卒年96岁。

据2007年发掘出的解一经墓,有解一经自撰的《亚中大夫解月川子自撰墓志并戒词》载:一经,字韦教,号月川子,世居龙门西社。高祖解义,为元时兵帅。至今这通石碑还尚在西社白虎峁山下。

据传,最早众圣院是西社解家的祠堂,是解一经、解一贯儿时曾读书的地方。

有关解一经和众圣院,村中的老人们讲述的都是这样一个版本。众圣院神秘之处在于一个传说。传说解一经在长沙府做知府时,任上颇为清廉,任满告老还乡时,有当地富户送了一笔不菲的金银,让解一经带回老家安度晚年。本来解家在西社是名门旺族,家庭富裕,素有“解家做官的多如牛毛”之美誉,又带回了不薄的资财,更是如虎添翼,解一经于是大兴土木,兴建的住所颇为豪华。这件事被曾经与解一经有过节的官员获悉,便收集材料,想状告朝廷解一经谋反。解一经得悉后,急中生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迅速将住所改建成寺院,将各个房间分别塑上神像,改成众圣院,掩盖其真相。这样解一经化险为夷,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于是西社解家祠堂变成了众圣院。

据村中老人们讲,抗战时期,西社众圣院被日寇烧毁,到解放时,西社众圣院已是残垣断壁。

西社众圣院小记

残存的南房

50年代初,村里拆除了众圣院,院内只遗留下许多通石碑。并在众圣院原址修建了西社学校。最早聘请了本村刘作祥先生(同学的父亲,时称刘先生)任教。

我们七十年代上小学时就在此院内就读。校园依山(坡)而建,是一处四合院,院的南房朝南有一过道,通往外边。从通道出来的一侧生长着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柳树,街门朝东开着,修建还保留着古建筑的风格。同学们好奇地在残存的光滑而又雕刻的字的石碑上玩游戏。在用石碑支起的乒乓球台子上打乒乓球。院的外边(南边)是后来盖的一排教室,供初中班上课。

记忆中旧戏台(戏场院)的对面不远处,就是通往众圣院的一层层雕硺的长条石石阶,巧夺天工,精致壮观,成为我们儿时记忆中的一道风景。

遗憾的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社村在村东南公路一侧修下磨坊(村原有上磨坊)时,把众圣院遗留下的石碑、石阶用在了做磨坊的地基上。

星转斗移,众圣院虽然面目全非,但西社众圣院的故事和传说一代一代在截岔的百姓中口口相传。

西社众圣院小记

前几年,回老家西社,路过学校,见到在在众圣院旧址,南房过道出口处又建起了小型的众圣院,供人们祭祀。

众圣院,经历了600余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西社村的历史变迁,岁月沧桑,见证了“龙门五社赛长安”时的繁荣和辉煌,也足以佐证了西社村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吕保国,《说沙沟寺》一文,2016年4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