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短租收益相差悬殊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奥运短租收益也裸露在沙滩上。
据21世纪不动产监测的数据,奥运短租市场的收益相差悬殊。有的业主(包括酒店)赚得钵满盆满,有的业主则颗粒无收。
据了解,东三环某公寓(平均售价约2万元/平米),一部分业主早在6月就与专业的中介机构签约,实行奥运包租,三居室每套每天2000元,中介机构收取20%的费用。这些业主的房子在奥运期间成功出租,业主如期获得了合约中的收益。
7月中旬,在国贸某公司上班的郑先生被房东很客气地“赶出来”了,因为房东想将房子高价出租给看奥运的外国客人。但是,奥运闭幕前两天,郑先生接到房东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回去住,因为房东整个奥运期间都空着,一个客人也没有。郑先生也没有搬回去。
一些赶在奥运前开业的酒店,出租率亦很不理想。
由于种种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内外游客与此前预期的数量相距甚大,这直接导致了奥运短租市场需求的萎缩。纳入北京奥组委酒店系统和“奥运人家”等公寓系统,其出租率是有保证的,但其他酒店、公寓则很难保证,尤其是民宅。此前,很多业主对奥运短租收益抱有相当大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如北三环一套旧二居室月租叫价6万元,幻想往往落空。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专业机构的运作。21世纪不动产分析认为,从奥运短租公寓来说,取得丰厚收益的,一般都有知名的专业中介机构打理。这些专业机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海外营销能力,这表现其拥有发达的海外营销网络和成规模的海外客户人群;第二,有较充裕的房源。很多中介机构都不缺房源,但海外营销能力则非知名的国际化中介机构不可。所以,期望获得稳定收益的投资性业主,越来越多地选择将物业委托给专业机构打理。
奥运短租收益相差悬殊,代表了一种趋势。北京是个国际化的都市,那些希望仅凭一己之力,在网上发个贴子,在电线杆贴个小广告,就招来大批租户的机率将日益减低,拥有客源和房源两个终端资源的专业机构,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