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文化现象看中国文化复兴的民意基础
青龙在天
中国在进入快车道的经济发展之后,文化事业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之后的近几年,文化的需求被日益重视,各种文化现象也应运而生。2006年的许多文化现象预示:中国文化的复兴,逐渐成为广泛的民意。
第一、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持续升温。在今年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倍受观众关注。易中天、刘心武分别以现代人的视角,给观众呈现了一道古代名著文化火锅。易中天的“水煮三国”和著名作家刘心武的现代“红楼梦”,如节日的美丽的焰火,给了观众很大的艺术享受。最近于丹的“论语心得”更让《论语》这部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世界名著,给人们带来了2000多年前的生活智慧大餐。
人们被近几年不伦不类的清宫戏,蹂躏眼球很久了。许多电视让观众失望。尤其什么戏说一类的电视。更加冲淡了现代中国人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敬畏。人们需要从古代文化经典中得到永远的人生智慧的借鉴!以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品味古代名著成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无不让我们看到:我们不能数典忘祖。那些煮海为言的经典,应该重新成为我们这个民族道德价值体系中重要的部分。人们爱经典,人们需要经典,成为了今年最美丽的文化风景。
“百家讲坛”引发了中国人反刍名著的热潮。显示了中国文化复兴的巨大的民意基础。
第二、“平民英雄”娱乐秀从2004到2006风靡全国。
大家知道美国偶像翻版的《超级女声》和央视《梦想中国》在电视文化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特别是有三年历史的《超级女声》最有号召力。”超级女生充分证明了平民娱乐的和全民娱乐的伟大胜利。更多的人参与的文化活动,正如燎原之势,熊熊燃烧。节目是否具有草根性、是否具有全民性,决定了节目的经济收益。市场的杠杆撼动了电视的霸权地位。“互动”成为了一种新的创造文化的形式。
真正的优秀的作品是诞生在和观众的互动中。回顾中国文学史大,有许多的高峰至今难以逾越。比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小说就是从话本进化过来的。那么话本是怎么形成的呢?是世世代代的说书艺人在无数次演出中和现场和观众互动的结果。真正的名著的创造无不源于继承和创新。真正的好作品无不来源与普罗大众。
对待一种文化现象要看她对社会的效益。《超级女生》力求在娱乐中挖掘教育因素。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道德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超级女生不仅需要唱的好,更重要的是做人好,才能成为人们的偶像。在今年的超级女生中原来不被看好的尚文婕,笑到了最后。大众力捧具有屡败屡战具有超女精神的她。这些无不显示出“超女”不仅仅是娱乐。更是道德审美。
第三、政府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和谐文化建设。
今年限制日本以及外国动漫在中国市场横行的措施,无不大快人心,群众欢呼一片。今年北京文化产业创新博览会的情况来看,政府下大力气进行中国文化市场的保护和培育。我们对横行已久的“韩流”不再袖手旁观。而是和他们展开了竞赛。政府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对群众的传统文化热给予加温。如国学的讨论和实践;“私塾”从被打压到政府的首肯,显示出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良心和信心。
第四、民间和理论界大张旗鼓的讨论这个命题。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从以上文化现象来看,中国文化复兴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现实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