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薄到惊世

(2007-07-03 12:30:30)

浅薄到惊世

 

张立勤

 

  越浅薄——浅薄到惊世,就是走红。

  以俗骇俗,刺激眼球,不要意义,遗忘背后,消灭深刻。你能做得到吗?

  故作S型,裸这个裸那个,下半身写作,恶俗的文本标题,行为艺术中一些变态的令人作呕的东西.

  不论怎样,当今许多走红的出发方式,是浅薄的,大胆的,厚颜无耻的。仿佛一切都停留在表面,在表面大做文章。有人敢这样做了,就走红了。

  走红,制造了朝生暮死般的好奇心,也带来了操作方和走红个体的市场效应。现代社会的苛刻,可以说更没有耐心,它们无时不在挑剔适应于它们的对象——你必须浅薄到一定的份上,你必须偶像到一定的份上,你必须媚俗到一定的份上,你必须丑陋到一定的份上!

  谁到了这个份上,才允许你登陆。当然,你一夜走红,也许会十分短命。这很宿命,很游戏,很残酷吗?

  八十年代,美国走红画家孔斯,天生一幅明星模样,他十常热爱市场。孔斯觉得,是市场给予了自己创作的巨大能量。孔斯的艺术,就是不屑地暴露隐私,妄为的把俗物放入艺术。

  孔斯的作品,通俗而惊人,比如,他用花盆搭建了一个大约高四十丈的小狗,让人看了目瞪口呆。孔斯本身就是商业社会的一个部件,就是一个流行物。正是孔斯等那批画家,才使得八十年代美国艺术的商业化繁荣昌盛。

  孔斯的作品,曾卖到了五百万美元之上。这是美国商业社会与孔斯的一种相互的情愿。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孔斯就是美国八十年代自己的东西。孔斯不需要深刻,只需要浅薄和勇敢,并加倍的放大它们。孔斯不需要意义,因为市场本来就不需要意义。

  市场需要的是更多的注意力,并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孔斯是一个俗透了的大艺术家。

  日常生活,的确很表面,也很通俗,这是每一个人都不能摆脱的局限。回到表面,没什么不对,表面也是一种客观。我有时在想,为什么非要生活在本质里呢?为什么习惯于把表面与本质隔离开呢?

  我仍旧在想,表面丧失了什么?是否这个问题又提的僵化了?走红,是一个很表面化的东西吗?也是,也不完全是。从表面的角度看,走红就是目的,还管它丧失了什么。

  但是,某些人可以“不管”,然而,对于可以不管的置疑,也是某些人不可以丧失的。

  老舍说“北平除了风,没有硬东西。”其实,老舍这一类人,包括当今张承志等这样的人,他们本身就是“硬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台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