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浅予/来龙:龙从何来,龙将何往

(2017-07-08 16:01:23)

http://s12/mw690/001mFtMCzy7ctVUkDx19b&690
  发表:《宿迁日报》2017年7月7日

 

位于宿迁市宿豫区东北部来龙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说起来龙镇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明朝初期,来龙境内有一片湖泊,名叫白鹿湖,湖畔有个小渔村,村里有座小庙,叫白鹿寺。明朝中期,连年大旱,庄稼绝收,白鹿寺的一位高僧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便在寺设坛求雨,中午时分,忽见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天空中隐隐可见一条巨龙张开大口,紧接着,大雨倾盆,百姓欢呼雀跃,为了纪念这条“龙”,于是便将白鹿寺改名来龙庵来龙镇的地名也由此而来

来龙庵中那造福一方的高僧,便是被世人称为干木老祖的燃灯法师。燃灯法师是一位传奇式人物,相传少年习武,耄耋之年,双目夜视百米,飞镖无虚,阳寿终满,一齿未落,辞世三年,尸骨未朽,来龙百姓有感于他的恩德,捐金塑身供奉。燃灯法师的金身仍然庇护着周围的人们,据说解放战争时期,炮弹乱飞,但没有一发落在来龙庵附近。

燃灯法师的故事不仅在宿迁耳熟能详,即使在整个苏北地区都有极高的流传度。农历三月十五是燃灯法师的诞辰日,为了纪念这位高僧,人们便将每年三月十五定为来龙庵庙会日。每逢这日,方圆百里甚至外省的信徒都要到来龙庵门前进香,庙会人山人海,盛况空前,现已成为来龙最有特色的文化遗产

踏上来龙土地,游客会惊讶地发现,这儿可谓处处都是文化遗迹,东黄陵遗址西黄陵遗址,皆可追溯至遥远的东汉时期,让人不得不发思古之悠情。来龙的文化遗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多带有一个”字:王墩遗址(原名薛仁贵点将台)穆墩遗址(自然和巾帼英雄穆桂英有关)、沈墩遗址尖墩湖遗址、后墩遗址东大墩遗址曹墩墓群……

始于西周时期毛墩遗址,除了年代久远,还有一个极具当代气息的神奇传说:年,这里居住着一位高官,一天,这位高官突发奇想,决定建一座地下广场(这或许是宿迁最早的“地一街”吧)。建造地下广场时,用马拉石磙,马身和石磙全部扎上铃铛,马拉磙转,铃声从地下传至地面,彻夜不息(放到现在,那可就是典型的扰民施工了)。由于该官姓毛,所以这个地方便被称作毛墩。

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来龙如果不出一位状元,似乎就会成为一种遗憾了,而坐落于来侍路西侧龙凤街西首的状元里,便为我们弥补了这个遗憾,据说这里曾出过一位姓陈的状元。建于1958来龙中学,恰好也坐落于这条出过状元的龙凤街,如今的京东集团老总、来龙人口中的“大强子”刘强东,就毕业于这所中学。

乡愁,总是和“忧伤”紧紧联系在一起,而来龙的乡愁,却于淡淡的忧伤中充满了希望,这座宿豫农业大镇全区乃至全市的新型工业重镇,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之路以来龙、龙凤街、古遗址和宿北大战烈士陵园为载体,建设来龙历史文化旅游区、休闲旅游服务区和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万来龙正以火热的激情,在这片75平方公里的古老土地上,按照“古镇来龙灵秀福地水绿融城小城画卷”的目标功能定位,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来龙版的“清明上河图”。而“乡愁”,无疑将成为这幅传世之作上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亮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