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爸”:造神有风险,下手须谨慎
“虎妈”、“狼爸”掀起的“特殊教育”旋风刚刚平息,近日网络又爆出一位“鹰爸”,逼4岁男孩于零下13摄氏度的暴雪天气中裸身跑步。此“鹰爸”将一段几分钟的视频上传网络,立马引来几十万的点击量,以及众网民的愤怒和咒骂。
当我们感叹大多独生子女在泛滥的宠爱溺爱中变得日益娇气、骄气的时候,虎、狼、鹰这样一些令人生畏的凶狠动物,却被用来指代反其道而行之的个别“特立独行”的父母。他们对待孩子就像对待敌人,端的是“秋风扫落叶般的残酷无情”,不但要从精神上瓦解“敌人”的意志、自尊和心理防线,使“敌人”最终乖乖听从他们的奴役,而且要从肉体上给予惩罚,并使“敌人”对这种肉体的蔑视和侮辱发自内心地生出感恩戴德之情。
当然,他们有钢琴多少级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他们有北大录取通知书来证明自己的英明。
——但其实我一直想来个咆哮体:去你们的钢琴!去你们的北大!中国的父母,你们不追捧世俗成功学能死吗?你们不走极端能死吗?
我知道,情绪化当然是不好的。所以这一回,我再次劝自己息怒,好好去研究下事实,琢磨下真相。
果然,从“鹰爸”的案例中,我确实看出了些不同。
据“鹰爸”介绍,4岁的多多是孕期只有7个月的早产儿,一出生身体便伴有多种并发症,医生在出生报告上写着:左脑室出血,脑蛋白密度低下,血管瘤,脑水肿,黄疸,脑容量小。接生的医师告诫父母,孩子先天严重不足,未来可能脑瘫痴呆。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孩子出院回家了。
教师出身的“鹰爸”为多多制定了残酷的鹰式教育计划,其中包括多种极限训练,比如2岁开始就跟爸爸一起爬山、远途跋涉,还参加武术、跆拳道等各种培训班。
经过几年的训练,多多的体质大大增强,甚至除因早产在医院呆过两个月,再也没去过医院。
如此看来,“鹰爸”训练多多的方式虽然很有些残酷、非常态,但是有特殊的背景和原因的,而且实践也证明,这些训练给多多的身体带来的是正面的显著效果。
了解了这些之后,再看开头所说的视频,我们就不适合简单化地表达愤怒与否定。锻炼孩子适应寒冷、抵抗寒冷的能力,在日韩等国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也许我们中国的父母普遍没有这个意识和“狠心”,所以听到4岁的多多边跑边冻得呼告“爸爸你抱抱我,爸爸你抱抱我”,我们就直接崩溃了——包括我在内。
但回到理性,我们应该探究的是,这种极限训练是否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保证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包括是否有潜在的伤害,可能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慢慢显露出来?
更进一步,我们应该探究的是,即使这种极限训练对孩子的身体有益,那会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和伤害呢?
我们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一定不要忘了还要关心孩子的心呀。
而且,我们必须听听孩子的真心话,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孩子有没有感到特别委屈?孩子有没有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孩子在这些训练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到快乐?有没有获得更多自信?
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有否定的情况,那么父母应该调整自己的思路,调整自己的方式,比如降低训练强度,再比如,在引导孩子进行艰苦训练的时候,一定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呵护,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眼光不够犀利,而且好像还挺婆婆妈妈的。先别急,咱们一层层分析。
如果“鹰爸”对多多的训练,目的止于强身健体,让多多由一个体弱多病的早产儿成长为正常、健康的孩子,那么我说,从指导思想上,这没有任何问题。
将孩子从“不正常”努力变为“正常”,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有毅力的父亲。
但是,我还是看到了最令我担忧的事情——“鹰爸”不只是在将多多变为“正常”,而是在致力于将其变为“超常”。
何先生告诉记者,经过三年多的“极限训练”,现在多多已经完全看不出早产儿的痕迹,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要优于同龄儿童。他是从体商、智商、德商、情商、胆商、逆商、心商、灵商、志商、财商等十商训练来培养多多的理解、情感、自理、自控、记忆、反应、体能、毅力等各种能力。现在多多认识的汉字有3000多个,简单数学的加减法也在学习,并且有较好的自理能力和耐劳能力。
多多现在的表现已经完全超出了与他同龄孩子的标准,前段时间,他曾请台湾一家权威的智商测试机构对多多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其智商潜力高达218,并已经达到了小学一年级的标准。目前他们已经积极联系了南京御水湾小学,从2月7日开始,“裸跑弟”多多就去该小学一年级旁听。
这两段话,看得我有点心惊肉跳。我仿佛看到,又一个张炘炀式的“神童”即将在父母的亲手打造下诞生了。
——中国的父母啊,你们为什么那么醉心于打造超出常人的“神童”?你们为什么那么不甘心自己的孩子做个健康快乐的常人?你们为什么那么急切地追捧世俗成功学,却不关注孩子的“心”在经历着什么?
这个世界上,即便多一个爱因斯坦到底又有多大意义?即便多一个贝多芬到底又有多大意义?何况,爱因斯坦和贝多芬,这种真正的天才,都不是被父母挖掘出来的,而是自然生长而成的。
热衷于打造“神童”,热切地寄望于天才,过高地估计天才(科学与艺术领域)对人类的价值——这也许不只是中国父母的渴望,而是全世界普通人的癖好。
写到这里,我自然地想到了一个段子(以测试的方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让你掉进它设的陷阱,然后给你洗脑):
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并且她已经生了8个孩子,其中有3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还有一个智能不健全,而且这个女人还有病在身。请问,你会建议这个女人将孩子生下来吗?
设计这个段子的人,早就看准了,绝大多数正常人会回答:不建议。好吧,然后我告诉你:这个被生下的孩子是,贝、多、芬!瞧,你傻眼了吧?你差点杀死一个天才哟!
然后,开始有很多人引用这个段子,设计陷阱,自问自答,用以引申论证自己的观点。
第一次看到这个段子,我就很不配合地冷笑了。
这个段子犯的第一个严重错误是哲学层面的:用结果的正义倒推过程或手段的正义。
这个伎俩,人们玩得太普遍、太顺手了。“狼爸”用“进了北大”来证明自己的“打”是正确的,踩的也正是这颗“地雷”。
这个段子犯的第二个明显错误是价值观层面的:一个天才的生命比无数个普通人的生命更有价值。
将这个价值观引到贝多芬的母亲身上,那就意味着,这个女人只要能生出1个天才,那么即使她为了生这个天才而生出了100个耳聋眼瞎智障的孩子,她“勇敢”地生生生也是值得赞美的。
人类需要天才、需要“神”,即使这是以100个人的悲惨出生为代价,他们也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地道。
我又想来一个咆哮体:多么显而易见的不地道的价值观!况且天才真有那么重要吗?这个世界少一个天才会死吗?
说回到“鹰爸”,将一个出生时比较悲惨的“不正常”的孩子,用心打造成一个“正常”的孩子,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致力于将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打造成一个“超常”的孩子,这可能是一个鬼迷心窍的、冒险的父亲。
当你将孩子的智商打造为“超常”的时候,当你给孩子灌输的知识“超常”的时候,你是否关注过他的心,也许正开始变得“不正常”。
不正常——正常——超常——不正常……
愚痴的父母,前车之鉴众多,小心别掉进这样的轮回陷阱。
造神有风险,下手须谨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