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中国早教领域最阴险的一句“洗脑”广告。
这句话是谁最早说出来的?这个大概无法考证了,但可以想见的是,最喜欢这句话的肯定是那些五花八门、无孔不入的早教培训机构。这些机构熟谙教育消费心理学,将家长的心理软肋摸得很透。经过他们的“洗脑”宣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众多家长教育焦虑症的祸根。一些家长在巨大的焦虑情绪的压迫下,恨不能孩子一生下来就给他/她手里塞进铅笔,让他/她开始学这个、学那个。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是一句似是而非语焉不详的话,是一句十分暧昧而又阴险的话,其中隐含着多个疑问:起跑线是指哪方面而言?起跑线是谁画的?起跑线应该从哪开始画?赢在起跑线有多大的意义、能决定最后的输赢吗?“输赢”的具体所指又应该是什么?
我们可怜的孩子,一出生就承载着家长深刻的焦虑和望子成龙的沉重,被培训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小木头人。而家长呢?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变成了为孩子鞠躬尽瘁的大木头人,不但要耗费大量的金钱,而且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陪读。如此,他们一边做着残害孩子的事情,一边快速耗损着自己的人生,因而更有理由将对自己人生的不满转变为控制孩子、替孩子设计人生。于是,家长与早教机构成了一起压榨孩子的合谋。
如果我承认“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一定道理的话,那么我认为这个“起跑线”是指孩子的人格、创造力、习性、习惯而言,而绝不是认识多少字、背诵多少古诗、死记硬背多少个英文单词!
当然,有人肯定会摆出“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我们的教育环境”等种种客观因素。这些客观因素我都承认,但是,我们做父母的难道就是主观能动性为零的木偶吗?我们为什么没有勇气和信心对这种大环境进行一下反抗,而是一窝蜂地跟着起哄架秧子?教育环境的恶化,难道没有我们的责任?孩子是我们的,不是学校的不是老师的更不是那些五花八门的教育机构的,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护自己的孩子吗?
如果父母都能够有决心、有信心不受急功近利的“世俗成功学”的影响,用更好的方式,真正地去爱护孩子、尊重孩子,现在恶劣的教育环境就会很快改观。如果父母本身就急功近利、就是“世俗成功学”的崇拜者,当然就会理直气壮地去残害自己的孩子。如此,父母其实正是教育环境恶化的捧臭脚者,甚至合谋者。
刚刚看到的一个电视采访节目,正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极端而典型的例子: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16岁的张炘炀的成长历程。
张炘炀的父亲是辽宁盘锦市的一个普通公务员,认为自己的人生非常平淡,希望将儿子张炘炀努力培养成为一个成功者,也为自己的平淡人生带来精彩。天资聪颖的小炘炀从两岁开始,就被父亲24小时“监控”,唯一的事情就是学习。这种高强度的早教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小炘炀3岁就能读报纸,4岁就入学。父亲倾注了全部心血,继续高强度地培育他,小炘炀9岁上高三,10岁参加高考,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这可不是一般的赢在了起跑线上,小炘炀成了光彩夺目的“明星”,父亲还因此出了书。
接着,炘炀13岁读硕士,16岁又考上了博士。
谈到炘炀的教育,父亲说:一切就是为了孩子,为了使他尽快达到成功的目标。
张炘炀没有童年。他从两岁开始就在父亲的监督下高强度地学习,没有伙伴、没有娱乐,父亲发现他看《西游记》,就马上给他藏了起来(张炘炀说这是一种“冷暴力,精神摧残”)。而与此同时,张炘炀的父母也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一切都是为孩子活着,十五六年来,他们从不看电视,也没有其他娱乐,甚至从没在家中待过客。
这种追求成功的方式,不但使孩子失去了童年,而且逐渐暴露出其他巨大的弊端。用张炘炀自己的话说:他从小在巨大的压力中成长,必然在某个时间要“反弹”。事实上,在读硕士期间,他曾经决定用自杀的方式逃避压力。张炘炀对于父亲栽培自己的方式越来越持否定态度,他说:“我父亲创造了一个梦想,强加到我的头上。”
与此同时,张炘炀因为一直与比自己大七八岁的同学在一起学习生活,过早地接触了社会上所有世俗的聒噪,他的心理和观念也深受影响,他在考上博士之后,要求父母在北京给自己全款买房,否则就不读了。当问到原因的时候,他回答:“我想要成为王者,要成为最好的,这是我父亲从小就给我定的目标。”
张炘炀这个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的教育成功吗?
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他不仅失去了童年,不仅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下留下了心理的隐患,不仅在承受着超出他年龄的世俗压力,不仅对父母充满怨恨,而且将世俗成功学作为了人生的目标,
看这个电视节目的时候,我一直在为这个天资聪颖、性情真挚的孩子而心疼、心痛。我也一直在嘀咕:16岁读博士比25岁读博士提前了9年,看似多么伟大的成果,可我想问,提前9年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吗?是为了制造吉尼斯纪录吗?还是节约了生命?而孩子成长过程中被剥夺的东西,却再也弥补不上了。
我宁愿我的儿子16岁的时候,过着16岁少年应该过的平凡生活——所有他的年龄应该体验的丰富、应该享受的快乐,我都不能给他剥夺。
什么是成功?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健全的人格与心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成功。如果没有了这些,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又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又算什么真正的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