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经论语对读第二十一课   “道之以德”与“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2013-11-08 15:25:38)
标签:

对话

论语

圣经

义路

文化

分类: 论语圣经对读

圣经论语对读第二十一课   “道之以德”与“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http://s15/mw690/001mF2luzy6E3MaWglU1e&690  “道之以德”与“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TITLE="圣经论语对读第二十一课   “道之以德”与“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

 

(2: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注释:

道:古本或作“导”。引导、诱导之意。《集注》:“道,犹引导,谓先之也。”

政:孔安国:“政谓法教也。”《集注》:“法制政令。”指各种法令、政令等统治措施。

齐之以刑:马融:“整齐之以刑罚也。”

免:侥幸地得以逃脱。《皇疏》:免,犹脱也。指民畏于法令刑政之处罚而谨守法令,以避免刑罚。

有耻且格:《集解》:“正也。”《集注》:“至也。”《皇疏》:“既导德齐礼,故民服从而知愧耻,皆归于正也。郭象云:情有所耻而性有所本,得其性则本至,体其情则知耻,知耻则无刑而自齐,本至而无制而自正,是以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对读:

1 这是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 2 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谨守他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 3 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极其增多,正如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应许你的。4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 5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 6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 7 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8 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9 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命记》6:1-8)

“(大卫的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篇》23)

解析:

此节仍然谈政治。孔子关心的主要是如何治理民众,让他们主动顺服,并且在人格道德上也有所提升。圣经也讲到诫命、律例、典章,其中也包括刑罚。以色列民也曾经多次出现“免而无耻”的事情,就是他们拜金牛犊,以假神代替真神,他们因此而受到了耶和华神的多次管教与刑罚,包括在旷野流离倒毙,亡国被掳,圣殿遭毁等,最后,以色列民知道神是惟一值得敬畏与遵从的,每个人都不能逃避他的面。

圣经中很少直接谈政治,它主要讲救赎,讲个人所要面对的问题。大卫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他特别强调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后面也一直讲“我”与神的关系。就是说直接进入到“我与你”对话的情境之中。这种对话方式在中国文化中是比较缺乏的,在论语中也比较少见。孔子谈伦理与政治比较多,也谈天人关系,但主要是对天意的揣摩,而不是与天对话。如《阳货》17:19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大卫则时刻享受与神的同在,愿意一生来由神来引领。他相信万物都是神创造的,大地天空是人生活的背景,青草溪水是人生活的环境,瓜果菜蔬是神为人预备的食物。跟着神,人是不会有缺乏的。神一步步地带领人,有物质上的丰富供应,也让人的灵魂苏醒。当人歇息够了,思想清楚了,神就会带领人前行,为他自己的名引导人走义路。同时,神也要人把自己的亲人朋友也领到可安歇的水边。一路上,有竿的引导,也有杖的管教,都是为了不让人偏行己路。这样,即使经过死荫幽谷,经历惊涛骇浪,人也不怕遭害。神也让人胜过仇敌,并让人在自己的殿中,享受荣美,福杯满溢,直到永远。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是人与神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孔子所说的德与礼,其实,最终都来自于神。《礼记·乐记》:“德者,得也。”从哪里得到呢?是从神那里得到。礼也是如此。《孔子家语·郊问》“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讲道王子司布真对《诗篇》23发出了如此赞叹:“如某些人所说,这首诗是大卫后期作品的话,他的心灵肯定在沉思默想中回到那旷野草场中流过的宁静小溪,而那正是他早年喜欢驻足沉思之处。这首诗乃是诗篇中的珍珠,她那圣洁柔和的光芒是如此悦人眼目,以致文艺女神缪斯所在的赫利孔山单因有这首珍珠诗篇便不至羞愧。这首美妙的诗歌敬虔,又体现出同等程度的诗情,它的甜美,它的灵性,实在令人望其项背,无可超越。”[1]

 



[1]司布真《诗篇》23注释。 http://www.52jidu.com/fuyinxinwen/shenxue/3986-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