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论语对读第二十课 “思无邪”与“爱情众水不能息灭”

标签:
思无邪雅歌论语圣经文化 |
分类: 论语圣经对读 |
圣经论语对读第二十课
石衡潭
http://s15/mw690/001mF2lugy6DUmk1P7o8e&690
(2: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注释:
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总结它。
思無邪:《皇疏》:此即诗中之一言也,言为政之道,唯思于无邪,无邪则归于正也,卫瓘云:“不曰思正,而曰思无邪,明正无所思邪,邪去则合于正也。” 《项氏家说》:“思,语辞也。用之句末,如‘不可求思’、‘不可泳思’、‘不可度思’、‘天惟显思’。用之句首,如‘思齐大任’、‘思媚周姜’、‘思文后稷’、‘思乐泮水’,皆语辞也。说者必以为思虑之思,则过矣。”两种说法都讲得通,第一种更好。
毛诗大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对读:
解析:
孔子从道德的角度来评论诗经,得出的这个结论。而对具体诗篇的评论,可由此语得之:“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关雎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朱熹《论语集注》:“思无邪,《鲁颂·駉》篇之辞。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而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康有为《论语注》说:“凡《诗》之词皆如乐章者,所以和同合爱,故论伦无患,欣喜欢爱,然发乎人情,止乎礼义,则又中正无邪。故咏叹淫泆,发扬蹈厉,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即其风喻,无所不有,然必旁行而不流。故《诗》义无穷,然执要守约,以一言贯之,则‘思无邪’尽之。盖歌谣之事,起于初民,而无盛于太平,乃人情之至,风俗之原。惟使之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淘汰其逸邪,而扬诩其神思,则继三百篇而作可也。” 故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所推崇的情感也是发乎情而止乎礼:“盖徒以辞相感动,精神相凭依。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雅歌》从表面看是爱情诗,但有很深的灵性寓意,也可以用思无邪来概括。(《雅歌》8:6—7)这里不只讲人间的男欢女爱,更是讲神人之爱。神对人的慈爱,不会变化,不能夺去。死亡应该是最坚强的事物,人不能抗拒也不能从死亡手中抢夺什么。而这里说爱情跟死亡一样坚强,甚至胜过死亡,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这是预表耶稣基督对教会的爱,对信徒的爱。在爱情之中有着争战,阴间——撒旦等黑暗势力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掳掠物,会死死抓住不放。但耶和华的烈焰最终战胜。耶稣基督保守忠心信靠他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爱情,只有基督的爱才能满足人心。这爱借着十字架上的牺牲传到他子民身上。除了从他们身上获得爱的回应,没有别物能使他得到满足。
思考讨论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