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电视
(2025-08-02 06:04:09)
标签:
填报志愿爱心捐款出访邻国感想 |
分类: 岁月如歌 |
我上电视
能收看电视,已很高兴。做梦也没有到,我也上了电视。
高考前夕,要指导考生填报志愿。上海教育台,每年都举行现场指导活动。由于我对高考政策、高考规定有一定理解,高招办的唐主任带着我参加。
考生在电话发问,市考试院安排专人解答;在电脑发问,由电脑答复,我负责一台电脑回答。那时不会中文打字,写在纸上,两个大学生助手,迅捷的输入解答。我先后写了六七十张A4纸,写的什么我记不清了。
有一年高考结束后,有位考生特地来谢我。他说:“我在上海教育台看到你在解答考生咨询,立即上电脑向你发问:‘我总体成绩不佳,想考高专高职,是选文科,还是理科?’你回答:‘选理科。理科招生人数多,文科招生人数少。考生误认为文科好考,实际上如果语数外三门总分一样,理科容易录取。’我听了你的话,选报理科幸而录取;如果报文科,还差三分。”
我在答疑的时候,只是根据经验说的,没有想到竟然对他有用。
初三的小李突发疾病,腰椎必须手术。她家经济条件一般,突如其来的状况,打破了平静的生活。我在学校组织了爱心捐助活动。赶在手术前募集了一万多元,并写了慰问信,跟着校长送到医院。
上海电视台,现场录制了我们赠送捐款、宣读慰问信和小李全家感动的场面。后来小李手术成功,恢复了健康。
电视节目播出后,分别多年的老同事,忽然打电话来。那时候没有手机,家里的座机又刚安装。我问她找到我的途径,她说,“从电视上知道你在虹口区江某中学,打电话向你的学校要的联系方法。”
过了几年,我与一个同事带队,到邻国进行友好访问。第二天下午,安排与邻国朋友联欢。过程中有民歌演唱、古琴独奏,还有舞蹈戏剧,自助餐时自由交流。
有一位老太太来问我:“你是上海虹口区的?”我答:“对啊!”她说:“我是上海虹口人,住在四川北路山阴路。到这里几十年了。”我给她介绍了上海的发展,还把当时流行的口语“走走看看南京路,买东买西四川路”说给她听。她听了无比惊叹。我问她:“你这么大年纪了,主办方也选你参加活动?”她笑了:“不是选的,只要交费,就可以参加。”我听了也很惊叹。
分别的时候,她听到我说“常回家看看”,竟泫然泪下。
返回国内以后,电视台播出了这次活动,给我赠送了记录这次活动的盘片。那时候,儿子通过网络认识了女友。女友的妈妈不放心,就从老家到上海来实地观察。她妈妈看到我俩是在编教师,有住房,又看到那个盘片,她终于释疑解惑,满意而去。后来,婚事告成,再与亲家说起这件事,不禁放声大笑。
现在,不仅电视,新科技已经进入学习、工作、生活各个领域,我们都要勇立潮头与时俱进,不甘后人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