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方法刍议(二)
散文写什么?有人说,要暴露黑暗,要揭发丑陋。我不赞同。
四书五经,有多少是揭发暴露的?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有多少是揭发暴露的?当代散文,写大好河山的,写真情挚爱的,写舍身报国的,写勤忠事业的,都能激励读者,值得提倡。这正是文艺座谈会上的主旨,也是现在必须继续遵循的方针。
不要自己写了揭发暴露的作品,有人赞赏,就认为所有作品都必须揭发暴露。鲁迅善于揭发暴露,他很伟大。他生活的时代,造就了他。现在,如果天下所有的文友都是鲁迅,那么,文坛和社会将是怎样的情状?
我认为,散文主要应该赞美光明,歌颂真善美。喜怒哀乐之中,多写喜和乐。表达内心的爱憎,支撑正面的观点。
写作是编辑机,不是照相机。照相机镜头中有什么就拍什么,按下快门,一无余漏。编辑机是以照片为基础,再作取舍,重新组合。写作就是这样,把代表正能量的人和事物再现给读者,让读者与作品产生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
创作过程中,要写熟悉的。
陕西有个青年俊彦,自学成才,无师自通。他写的西部风情,展示了农村的生活状态、饮食习俗,村民的思想方法,婚丧嫁娶,农耕的传统工具,稼穑流程。文笔朴实,原汁原味,很有特色。后来他参加了基层作协,我赞赏他是赵树理山药蛋派新秀。
不久,他写了不少文物考古方面的文章,刊登在某牧区的报纸上。介绍考古发掘过程,文物形制,历史价值,我对这一方面特别喜爱。阅读以后,知道他不但没有参加发掘,也没有深刻研究文物,是根据各方面的资料编写而成的。
我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风格。你写不熟悉的事物,‘剪刀加浆糊’,长此下去,永远难以长足发展,成不了大家。”散文应该写生活,自己的经历或者耳闻目睹的人和事最熟悉,能从中挖掘闪光点昭示于人。
要按常规写。
有个文友,写了一篇读后感。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十几个段落。主要是介绍读物的内容,一共有多少章节,有哪些主要人物和情节,还引用读物的语句,这些占了全文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至于自己的感想,反复寻找,也找不出几句。
文无定法,而有常规。读后感应该由“述读”和“发感”两大部分组成。述读是基础,是起始;发感是主旨,是中心。述读是文章的由头,发感才是文章的主体。这个文友根本不知道这个常规,他本末倒置,写成了作品评介,只好贻笑大方。
要写自己。
有位作者写游记,先用大量篇幅,写景点所在地区的形成,从远古写到先秦,从秦汉写到三国,从两晋写到南北朝,从隋唐写到宋元明清,从民国写到新中国……几千字下来,第一集结束,他还没有到达游览的景点。
游记不是景点介绍加上“我去游览了”,那些资料丰富,可以百度,不劳再行絮叨。游记要写自己在景区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心情和感悟。要根据山川景物绘声绘色,喜怒哀乐深刻思考,精心创作,再现情景,方能感人。
写作之道,博大精深,一言难尽。只有多经历,多学习,多思考,多练习,才能逐步掌握,达到陶冶性情,教化万物的终极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