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烙画
(2023-11-10 20:13:27)
标签:
金婚礼品烙画感动 |
分类: 岁月如歌 |
一件烙画
我们1973年结婚,今年是金婚纪念。我们在上海大剧院顶楼“望星空”餐厅,预订了两桌,约五家老小团聚庆祝。我在上海没有兄弟姐妹,老伴的三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各自准备了礼品。他们有的买鲜花,有的买首饰,有的买蛋糕。她的小阿弟夫妇别出心裁,送了一件烙画。
烙画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它又叫烙花、火笔画、“火针刺绣”。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方法,在竹木、纸丝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的画。因为制作难度大,所以,从事这个行业的店家不多。
“望星空”餐厅必须提前很久预订,因而,小阿弟夫妇有了丰裕的准备时间。他们先找到经营烙画的“琛悦工作室”,跟他几经商讨,谈妥了内容、规格、价格,和完工交付成品的时间。在筹备过程中,他们选中了一块近似圆形椴木材料,木料横断,直径十八厘米、厚一厘米,然后在我和老伴的几十张双人照中反复推敲,选出一张,最后精心设计了“五十年相守,爱情如金”的赞词,提交给工作室。工作室认真完成,在规定时间内快递送达。
国庆前夕,大家聚集到了“望星空”餐厅。小阿弟夫妇在大庭广众之下,开箱揭宝:解开红色的丝带,打开精致的包装盒,展示出一件珍贵的烙画!
在场的老小二十几口,不由得异口同声地惊呼叫好。原来,我俩的照片就像印刷在白色的椴木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画面似乎具有浮雕的效果,色彩呈深浅褐乃至黑色,合理分布,恰到好处。不仅面目轮廓、眉梢眼角,就连鬓脚深浅、眼镜反光,都与照片别无二致。肌理凸凹不平的变化,衣服褶皱深浅粗细自不待言,同一根头发上的黑白变异,都能表现得细致入微。楷书的一行赞词,叠印在画面下面,图文吻合。大家亲眼目睹了前人赞美的“须眉、衣褶、剑履,细若丝粟,而一一生动,巧夺天工”,惊掉了下巴。烙笔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魅力,达到与国画异曲同工的极致效果。
我孤陋寡闻,见所未见,惊叹不已。大家个个啧啧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是激光技术,有的说这是照相机改革,有的说这是电脑运用,有的说这是手工工艺,人声鼎沸,各抒己见,最终也莫衷一是。一直到吃饭,大家还津津乐道。后来,我们才知道,它是以电脑控温烙铁为画笔,创造国画。它的主要流派南阳烙画,已在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次活动中,蛋糕当场吃,多下来的给喜好的小朋友带走;首饰平常不戴,活动结束后,放在盒子里藏了起来;鲜花在花瓶放了两个星期,已经自然凋谢;只有这件烙画,正好配有一个精巧的三角形架子,至今放在门厅的柜子上。我们从家里经过总要看一眼;外出、进门,它总是首先映入眼帘。它赞美了我俩以沫相濡、老来相伴的持久情意,又记录了兄弟姐妹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令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