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2022-11-11 20:29:00)
标签:
外貌语言动作景物杂谈 |
分类: 写作漫谈 |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表达有五种方式,它们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最反应文章脉络的是记叙,最体现作者功力的是描写。描写是记叙的细化,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忽视描写,因而不分主次,到处都是笼统的概括。这样的文章不能流传久远。
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类别,应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使用。古今名家都很重视描写,不说韩柳欧苏、方苞姚鼐的散文,也不说《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情节,现代作品也比比皆是。
比如,鲁迅描写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的外貌: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鲁迅善于精确地描写人物最富特征的部分,写祥林嫂的头发、脸色、眼神和携带。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样的人。人不都是靓女帅哥。要写出他们的特征来,切忌千人一面。
比如,孙犁描写四个女人商量去看丈夫的语言:
这四个女人,有的迫不及待,有的羞羞答答,有的畏首畏尾,有的心存侥幸,各具特色。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林黛玉与李逵对话雅俗明显,女市长跟小区阿姨交谈身份立辨。切忌空喊口号,万人同腔。
比如,鲁迅描写雪地捕鸟的动作: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就是这些动词,“扫、支、撒、系、牵、拉”,把捕鸟的过程如影视镜头再现。如果改换为笼统的“我们在雪地用竹筛捕鸟”,那就索然无味。托尔斯泰特别强调“动词的生命力”,这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比如,朱自清描写荷塘的景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景物描写,要遵循大小形状、颜色声音,动态静态的次序展开;难以言状的声音味道、颜色冷暖,则使用比喻、比较、通感等方法,使读者感同身受。这样就远比上海大妈在景区呼喊“灵的灵的”高明千倍。
当然,还有许多种类的描写。描写是记叙文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运用得好,就像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一样,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获得强烈的艺术感染。学会了描写,作品就是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