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邻里之间

(2022-04-22 16:54:47)
标签:

守望相助

同一楼面

同一栋楼

不同一栋楼

杂谈

分类: 生活杂谈

    邻里之间

城市高楼大厦的居民,因为工作节奏、生活习惯、人员结构各不相同,往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我在西藏北路旧居住了十年,左邻右舍姓甚名谁一无所知。现在居住的这个小区,叫宝华城市之星。我们搬进来不久,新冠疫情流行,特别是今年疫情肆虐以来,我对邻里关系有了新的感悟。

我住八楼,两梯两户。对门的小周,是一位性格爽朗、热情能干的年轻妈妈。在即将实施城市封控的那天晚上,我老伴购买了许多吃的用的回来,正好碰上她。她手里已经拎着购物袋,还抢着帮老伴拉购物车,一直送到我家门口。而后,严格管理,大家足不出户,她俩就用微信保持热线联系。团购食品,收取试剂,核酸采样,总是互通信息,互相提醒。每次发放物资,她总是自告奋勇到楼下帮我们一起领取,一个人搬运上楼。那天,她拿出一块生姜说:“掰一半给你!”,还送来一块咸肉,老伴用“我比你还多”委婉推辞。她很诚恳地说:“我们有缘住在同一层楼面,就亲如一家,不分彼此。”她俩互帮互助,俨然一对母女。

六楼有一对夫妻,年过古稀,身边没有子女,平时深居简出,又不常用智能手机,少与邻里交往。封控一周,缸空瓮空,眼看就要断炊。万般无奈之下,他俩隔空呼救。大家虽然也在窘迫之中,但纷纷闻风而动。把油盐米面,鸡鸭鱼肉,各种素菜,陆续送到他家门口。他俩半夜开门收取,装满了空置几天的冰箱。老两口感动得夜不能寐,感激之情无以言表。第二天,还有素不相识的邻居,替他参加团购。同楼邻居伸出热情的援手,为他解除了燃眉之急,使他脱离了困境。

城市之星共有22栋楼,1200多户。我们16号最小,只有36户。我们组成了一个微友群,公推少年老成的十七楼业主为群主。那天傍晚,他又发出通知,让各家下去到底楼大堂,领取了两盒光明鲜奶。封控期间百业关张,是谁弄来了这么稀罕东西呢?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是17号楼的高邻。他在大家艰难困苦之时,慷慨解囊,落实订购,分送给小区家家户户。他不需要大家道谢致敬,委托朋友到群里发声说:“我是一个普通的业主,只是向大家表达小小的心意,期待共度难关。希望大家不要打听我是谁,是做什么的。”我粗算一下,光这一单,就耗资四五万元。

同时,还听说,小区的周总、钱总等许多人,捐献了几千套防护服和其他物资;还有人弃自己小家而不顾,做志愿者废寝忘食为公众服务。我在小区住了几年,竟不知道这里藏龙卧虎,英才辈出,有这么多人默默付出,作出了无私的的奉献。所以,谁家说缺少小儿口罩、缺少餐巾用纸,缺少米面油盐、缺少姜葱尖椒,不多会儿就有志愿者送上门去。听到这些消息,就毫不奇怪了。

这些在同一层楼,在同一栋楼,在不同一栋楼里,邻里之间发生的故事,感人至深,震撼人心。它触动我的心灵,催我重新认识邻里关系。肆虐的疫情给上海造成了巨大损失,它是一场灾难。灾难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每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和人品。在人品真善美充分表露的时候,邻里关系的融洽和谐,就得到必然的映证。我们小区的邻里关系,生动的诠释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内涵。我在城市停摆,足不出户的日子,看到胜利的曙光!

                   (本文刊载于《大文坊》总67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窗外
后一篇:七律下楼随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