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律古辨
(2021-10-15 17:22:09)
标签:
辨析五言古诗声调韵脚别与不懂的人争论 |
分类: 杂文 |
干女儿是骨干教师,在上海某中学教语文。那天上午,打电话来问:“杜甫的《望岳》是五言古诗,还是五言律诗?”她平时有事,常发微信,这次忽然打电话,估计事出有因。我不怠慢,立即放下手里的事,为她辨正。
我在翻出杜甫《望岳》:
怕电话说了她记不完整,我用微信告诉她:“是五言古诗,万无一失!”
接着给她指出:“五律声调要求十分严格。这首诗平起仄韵,第一句‘如’、第二句‘未’、第四句‘昏’、第五句‘曾’、第七句‘当、绝’、第八句‘览、山’的声调,都不符合律诗要求。”同时跟她说:“五律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作品中根本没有顾及。”
还特别指出,“韵脚‘晓’、‘小’的前一句末尾,应该是平声字,可它却是仄声字‘秀’‘顶’;而像‘岱宗夫如何’、‘荡胸生层云’这样一个仄声字后面连续跟四个平声字的写法,是五律的大忌。它注定这首诗不是五律。相反,杜甫《春望》的声调却妙手天成,完全依据了五律的要求。”
最后,我告诉她:“《唐诗三百首》把这首诗归为‘五言古诗’,这是最权威的证据。”
瞬息,干女儿发来“收到,谢谢。老爸厉害!(后面还加了两个翘起来的大拇指)”的微信。
我微信回答她“必须的!”然后给她打电话,问“怎么忽然问我这个问题?”她说:“一本练习册上说‘《望岳》这首五言律诗’,我感到不解,同事也不甚了了,但说不出理由。走投无路了,才打了电话。”
我表扬了她“懂得用脑子工作”,同时告诉她,现在的练习册粗制滥造的多。因为中文系本科生中能创作近体诗的只有百分之五,其余大多数都在“混腔势”!有的编写者刚大学毕业不久,自己都没有弄明白。可他们一离开高校,就急功近利地出版练习册,使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所以,教学中的练习册一定要谨慎挑选,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
最后,我要求她做学问“别与不懂的人争论”,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如果与“三季人”、“三八二十一的人”争论,那就表明了自己的无知和虚荣。
第二天,她特地谢谢我为她辨正《望岳》的体裁,谢谢我叮嘱她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她大概百度了“三季人”、“三八二十一的人”,有了感悟。我收到她的感谢,感到自己思路敏捷,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不觉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