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乡一次,总觉着我那乡村又苍老了一分;岁月在我的额头刻出一条河,我那乡村就添了几丝华发。我那淳朴的乡村在和我一起变老。
平时回到乡村,总见不到儿时的玩伴,见到的是背井离乡的父母生下的由爷爷奶奶像喂牲口一样养着的叫做“留守儿童”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没有炽热的父爱的阳光和皎洁的母爱的月光。他们思念着成长,母爱美丽的鲜花开在他乡,他们想叫一声爸爸妈妈都没有对象,只能在梦中哭喊,醒来再和奶奶一起流泪。他们痛苦着成长,陪伴他们的是电动玩具、机器人乃至电脑,他们对家庭亲情的渴望就像他们吹出的肥皂泡,在空中飘荡。从小缺乏父爱母爱的滋养,孤独、苦闷甚至恐惧堆砌在他们的心上,他们用精神的贫瘠换来了物质的富足。他们沉闷着成长,包围他们的是沉沉暮气,是爷爷奶奶的长吁短叹。
我那美丽的乡村啊,为何富裕了你却逐渐苍老?到处是星罗棋布的小洋楼,我却感受不到儿时的盎然生机?记忆中的泥土芬芳,被没膝的荒草遮挡。以前遍地是庄稼,现在的庄稼却像某些地方台在广告里插播电视剧一样。村里的动物越来越少,清晨的鸡鸣黄昏的狗吠,只能到记忆生出去找。动物越来越孤独,童年越来越单调。乡村里古老的童谣,被电视剧里的砍杀声音淹没。
那承载童年、淳朴。纯洁、故乡意象的乡村,已经十分苍老……
P.S 三月底回乡祭扫,虽是农忙时节,看到的却是一派死寂。在我看来,乡村在显示故乡的意义方面越来越弱。特别是乡村的“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未来令人担忧。他们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而远离故土,虽然在物质上或许有些改观,但是,如果所谓的富裕是以孩子精神上、情感上的荒漠化为代价,那么,“留守儿童”及他们的下一代将是什么样,着实令人震颤。精神和家教的双重缺失,会给这些孩子造成什么后果,真的不敢想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