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里曾经有一间小小的房子,里面摆卖着洋房,名车,功利,名牌服装,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性,但里面就是没有人住。年轻的时候,每当自己失眠或寂寞的时候,关上卧室里的灯,瘫在柔软的被窝里,我会看见我的灵魂慢慢地慢慢地离开我的躯体,在房间里飘啊飘,然后就飘进了那间小房子
那时候,我不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因为我从来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天使与魔鬼都是我喜欢的角色,唯一可惜的是,我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人类。天使会永远纯真,魔鬼会永远可恨,但只有我,永远只是一个人。不是自己的心还喜欢新鲜与刺激,也不是还喜欢漂泊的浪漫,而是自己太念旧又保守了。放不下昨天,又害怕明天,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是因为昨天留下的记忆太深刻,强迫自己不去碰昨天,但记忆总是那么清晰可辩。
我不相信人有远大理想,反正我的理想非常地不远也不大。稍懂事的时候的理想就是能走出我出生的那穷乡僻壤,糊里糊涂地就实现了。毕业后参加企业工作,又有些不安分了,希望改变现状,不知不觉也达到目的了。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激情陡减,随遇而安的意识占据了整个精神世界,觉得那些追求原来是那样的缥缈。一旦意识的改变,行为就走想极端,一些诱惑在我面前已不那么奏效,基本能够做到冷眼旁观、安贫乐道,可以做到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散,因此有人说我“颓废”了。
因为我很笨所以我很努力,努力地生活努力地劳作,我不知道我的“求知”之欲为什么那么旺盛,我也不知道不停地读书到底是为什么,为修身养性?为了阅读生活的闲适和书籍版本情调的把玩?是求知益智?是为生命和灵魂寻求一种最终的精神归属?虽然不明白但还是不停地读书,似乎读书一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翻开自己喜欢的书,几乎可以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不满没有什么不好,人这种动物就是不容易满足,动物知足不知羞,而人知羞却不知足,这就是人与动物在生命和精神上的本质区别把?人的不满促使社会和自然得以改变,不满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没有不满社会将停止不前。
宇宙在不满中逐渐被认识;体育运动在不满中向生命的极限冲刺;生产力在不满中逐渐提高;人欲在不满中被爆炸;就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在不满中“与时俱进”。
“四大皆空”的僧侣也与时俱进了,庙也还是那座庙,佛也还是那些佛,和尚已不是那些和尚,青灯已变为电灯,行僧的双腿已替代为“四轮”,手抄经也代之以现代印刷术。
不满是永远的绝对的,满足是暂时的相对的。什么时候才会满足?相信只有人类毁灭时,世上才不会有不满。并不希望自己会常有机会光顾这间没人住的房子,因为进去的次数越多,就会觉得自己越寂寞与悲哀。因为进去的次数越多,就会觉得自己越渺小,进去的次数越多,身心就会越憔悴。
我心中那间房子坍塌已经很久了,没精力去修复它,也不想去修复,因为我已经现了另一处有座豪华的宫殿,那里面装的是宁静、和谐,那里面有古代的文学巨人,还有几位哲学家和得道高僧,我会抽空去那里与他们交谈,我想我这样虚心的人,他们不会不理睬的。我并不希望自己抑制不了的欲望去和别人争,可是为自己织了网的蜘蛛,纵使安静地停在墙角,但还是有不怕死的虫子往网上撞。不甘心就此牺牲的会不断地挣扎,以为自己救得了自己也救得了别人,然而最终见到的是蜘蛛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墙角上那破裂了的网,还沾着尘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