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视频: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聊萧条中经营哲学

(2009-06-16 21:51:57)
标签:

杂谈

视频: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聊萧条中经营哲学 

 

 

 

本人在视频中的发言:

 

曹岫云:我不但翻译了这本书,我还写了一本书叫《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的书,在学习和实践稻盛哲学的过程当中,我有两点体会比较深,第一点,在决定事情的时候,觉得比较轻松,比较简单。因为问题复杂化呢,我是一个经营者,是因为自己有私心夹杂在里面,如果从私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判断问题就非常简单,部下也会尊敬你,会信任你尊敬你,你也可以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觉得作为领导人,学了稻盛哲学以后, 就认识到领导人的公平无私,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大动力,也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曹岫云:我觉得听了稻盛先生刚才的话,经营者从决策到决策产生结果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容易产生担心或者焦虑,但是稻盛是这么讲的,如果你的动机是善的,整个事情的实行过程也是善的,你就无需担心它的结果,好的结果出现只是时间问题,甚至这个结果好的程度会超出你的预想。这是一点,第二点,我觉得,我自己的想法,如果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孟子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们会以什么形象出现呢,我觉得他们就会做现在的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又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就是究天人之际,为生民谋福利 吧。我对稻盛和夫有两句总结的话,第一句,他是通过光明大道达到巨大成功的典范,第二句话,他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优美结合的典范,我研究了稻盛和夫先生八年,长期跟他相处,我觉得他是一个完人,甚至是现代的一个圣人。

 

另外由本人翻译的稻盛和夫先生69在清华大学、610在北京大学的讲演稿,请查看“中国当代儒学网”

  

 

 

翻译后记

 曹岫云

 

为了出版《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及稻盛先生的其他有关著作,并邀请稻盛先生今年6月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讲演、今年11月来“第18届官产学恳谈会” 讲演,我于4月中旬专程去日本京都拜访了稻盛和夫先生。417日上午稻盛先生会见了我,并同我以及京瓷秘书室大田室长、鬼头女士、《盛和塾》诸桥事务局长、池田先生一起,就稻盛先生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以及来北京讲演、接受媒体采访、与中国企业家交流等事宜进行了详细的论讨。稻盛先生还同我共进工作午餐。

稻盛先生今年已经77岁,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而且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安排得很紧凑。在整个谈话过程中,稻盛先生的睿智和谦逊,举手投足间透出的气质,都再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稻盛先生对热心出版他的著作、发表他的文章、并积极邀请他来北京讲演的湛庐文化和《中外管理》杂志社表示感谢,并希望来京期间拜访他们。

稻盛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建立在“仁德”基础上的精神规范和伦理道德,这是最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东西。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加入WTO和全球化的种种考验, 如果能把以“德治”为基础的经营理念发扬光大之后,中国必将引领全球经济潮流。

稻盛先生是通过光明大道到达巨大成功的典范,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优美结合的典范,这样的典范古今中外举世罕见。

稻盛哲学中包含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为了回报中国,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家通过提升理念来拓展经营,为了中日世世代代友好,多年来稻盛先生一直想把他成功的经验和理念无偿地传授给中国的企业家。我感觉,稻盛先生身上有一种割不断的中国情结。只要有机会,他就乐意来中国参加中日企业经营哲学研讨话动。他说如果自己粗浅的经验能给中国的企业家带来启示,自己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助一臂之力,将是他有生之年无上的幸福。

用什么思想、哲学、价值观来经营企业,来度过人生,每个企业家都有选择的自由,但这种选择却决定了我们经营和人生的结果。比如,我们选择了利己主义的思想、哲学、价值观, 无论什么事都只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甚至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那么我们的经营和人生虽然可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这种成功却很难长期持续。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我们就有必要认真学习、仔细选择优秀的思想、哲学、价值观,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经营和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和研究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和经营实践意义重大而且深远。而在应对经济危机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更加迫切。

受出版社的委托,我为本书写了六篇短文作为导读。稻盛先生审阅后居然大加赞赏,认为“每一篇都很精彩,曹先生真正理解了我的思想。”

受到稻盛先生的称赞我既欣喜又惶恐。我懂日语、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喜欢思考有关人生和经营的问题。有幸结识稻盛先生,并有机会通过翻译、写书、博客以及成立研究会等形式向中国的企业家以及其他广大读者准确而及时地传递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学,我感到很光荣,我将此看作自己的使命和天职。

在此谨向对做出献的湛文化的编辑们,日本京瓷秘大田嘉仁先生、鬼今日子女士,日本《盛和塾》本部事长诸桥贤二先生、池田成男先生、以及译审陈忠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