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稻盛传奇 |
“只有理论,不懂实践,就永远理解不了陶瓷的本质。我们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都做不了的事情。”
稻盛一遍又一遍,向部下反复诉说工作的意义,阐述艰苦的劳作中包含的“大义名分”,让大家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订单多,任务重,工作忙,“特磁科”人手不足。另一方面,原是公司主力的“绝缘瓷瓶科”却因订货减少而人浮于事。公司本打算解雇多余的人,但遭到工会的强烈抵制,公司就希望“特磁科”接受这些富余人员。
但“绝缘瓷瓶科”的员工已经养成了磨洋工的习惯,如果转过来,“特磁科”表面上人手增加,实际上工作效率反而降低。稻盛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决定亲自去职业介绍所挑选合适的人才。他去了京都车站附近的“七条职业安定所”,在那儿面试并录用了浜本昭市(后曾任京瓷公司专务)和伊藤谦介(后曾任京瓷公司会长)等人。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京瓷公司的骨干,但当时他们刚从学校毕业,不仅缺乏专业知识,而且不理解工作的意义。虽说是从事陶瓷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但到生产现场一看,却是一份既肮脏又繁重的苦差使。比如实验时要将陶瓷粉末混和,粉末塞满鼻孔,不但是体力活,简直就是受罪,哪里像搞学问、做研究,加上“松风工业”没有一台像样的实验设备,他们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在从事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同时因企业效益差,工资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必须拼命工作?”、“工作的意义何在?” 稻盛认为实在非常重要。
一到晚上,稻盛就把满身粉尘的员工们召集在一起:
“宝贵的人生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吧!一天也不可虚度,让我们努力吧!”
“只有理论,不懂实践,就永远理解不了陶瓷的本质。我们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都做不了的事情。”
“如果没有我们开发和生产的陶瓷元件,显像管的生产就难以进行。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不好,电视画面就会模糊。让我们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卓越的产品,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稻盛一遍又一遍,向部下反复诉说工作的意义,阐述艰苦的劳作中包含的“大义名分”,让大家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为总是在下班时才开始讲解,所以等到讲完,往往已经夜深,但大家总是很专心,听得津津有味。
为了加深同事之间的感情,做到彼此心心相印,稻盛经常带大家到离厂二、三百米的车站旁的小酒馆喝一杯,大家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过去我们都素不相识,毫无关系,现在每天都在一起工作,这是一种缘分。我们要珍惜这份难得的可贵的缘分。” 稻盛见时机适当,总会插进这样的话。而喝到最后,又把话题拉回到工作上:“这个实验明天再做一遍”;“那个实验明天要再想些办法”。
稻盛工资不高,除部分寄回老家,剩余的一大半都用在这里,用在为教育部下而花费的酒钱上。虽然生活相当艰苦,但看到大家焕发出的工作热情,看到大家团结互助的精神,稻盛就由衷地高兴,觉得生活上的艰苦根本算不了什么。
稻盛拼命钻研,开发出了不起的新产品,给死气沉沉的“松风工业”带来了生机,同时他又结合实际,不厌其烦地向部下讲述工作和人生的意义,以期引起大家的共鸣。而部下又不觉其烦,即使夜深,照样“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接受稻盛的观点,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可见年轻的稻盛身上有着怎样的一种魅力。而浜本昭市、伊藤谦介等本来极为普通的人,在紧张而艰苦的工作实践中,在稻盛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后来都成长为出色的经营者,应了“近朱者赤”这句古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