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航标:稻盛成功方程式

(2006-09-12 20:13:57)
分类: 同志文苑

          江南客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是著者曹岫云怀抱时代使命,为每一位在人生之旅中辨识航向追寻成功的读者,奉献的一部有见地、有性情,内容厚重,文笔鲜活,不但好读而且管用的上乘之作。

 

曹岫云君在江苏经营中日合资企业多年,熟黯日本文化与经济。读中学,做中学,学懂的做出来,做好的写出来,是他作为一个思想者的习性。约摸四年前,我从曹君的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已显陈旧的日文原版书,翻开一看,不由大吃一惊。这部书许多篇章的天头页尾,布满曹君的批注,有些页面连字里行间也充斥着五色斑斓的符号标记。着魔了?曹君坦诚称是,说,这本《成功激情》,出自20世纪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之手,里头的“成功方程式”,绝了。他又取出一大摞稻盛著作,原版的,中译的,直呼“金矿,金矿!”书房里一派薪火相燃、心灵共振的气象。

 

四年之后的今日,我面对掘金者曹君用“心”打磨而成的书稿《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一路读下去,如行山阴道上,“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曹君把成功方程式视作稻盛哲学一面鲜亮的旗帜,表现出他思想的犀利。

 

“有峰皆卓立,无瀑不狂飞”。日本经营“四圣”,都是奇峰,都是飞瀑。稻盛和夫(1932~,京瓷公司)与松下幸之助(18941989,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19061991,本田公司)、盛田昭夫(19211999,索尼公司)比较,是出道最晚而唯一健在的一位,企业经营规模不算顶大而绩效卓著的一位;是向中国走得最近的一位,受儒学浸染最深的一位,与佛教靠得最拢的一位;是在哲学层面悟性最高,钻研最为执著,说得精彩写得精彩做得更精彩的一位;是极其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弘扬传播,拥有企业家弟子最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一位。

 

季羡林先生:“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新经营·新日本》序,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月第1版,第7页)

 

曹君的心目中稻盛哲学,不但是稻盛各项事业高速、顺利发展的思想基础,“而且它的思想的光芒,它所代表的人类的良知和睿智,在信仰混乱的现实世界中尤其显得难能可贵。稻盛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渗透在稻盛先生的一切实际经营活动之中。它没有什么令人头痛的哲学术语,它深入浅出却又有感动和召唤人心的力量。”

 

对于稻盛自设的哲学“原点”,即“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判断事物基准的问题,在曹君看来,成功方程式实在是最好的应答。成功方程式的表述简洁明了,内涵深沉博大,它是稻盛以自身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为基础,摄取并整合古往今来东西方各种思想文化资源提炼而成,并在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不断充实、深化与拓展,是最富原创性、实践性、普适性和开放性的哲理结晶。对任何一位读者来说,成功方程式的三个要素(尤其“人格·理念”)及其相乘关系、正负方向,都像可以终身结伴的多棱明镜、全息航标,兼有精神引领、科学规范、道德警戒等价值,其社会文化效应难以估量。曹君断然以成功方程式为轴心,统摄全书中相辅相成的上下两篇,不但自如运转强力聚光灯直射方程式的主体,特别是兼容科学与人文两翼的“人格·理念”,还利用一切可资采集的内外光源,把方程式的源流脉络、里里外外,映射得通明透亮。

 

为了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曹君把这本书做成了稻盛哲学思想评传的样式。由于曹君对稻盛的全部著作烂熟于心,方能用精取宏。凡书中精选稻盛著作片断的直译、译述,曹君无不严格依从日文原版,参照各种中文译本,字斟句酌,求信、求雅、求达。从书稿中曹君的自述便可读出,为了敲定全书的主题语、关键词,他付出了何等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作为人,何谓正确?”用了鲁迅式的“硬译”;“人格·理念”是对“思考方式”的意译:这后面,都有曹君立足全局的深思熟虑。而“成功方程式”这一译语的敲定,则是摒弃台湾某译本所用“成功配方”的结果。全书章、节、目的小标题,都按照“立片言以居要”的目标,尽量截取或浓缩稻盛的话语给出。看似简单的翻译、译述,无不渗透着著者对稻盛哲学忠实而富有个性的解读。

 

自然,“评传”品位的高下更取决于“评”。四年多的时间,曹君与稻盛思想实践朝夕相伴,读其书,听其言,观其行,进入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努力渗透到潜意识层的境地;反思自身的心性理念与经营实践,观察中外潮流特别是世风国情,曹君对稻盛哲学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著书行文之中,曹君一边爬梳整理稻盛心迹,一边注入自己的见闻感悟,或阐释或点评,或链接或生发,引述与评价有时泾渭分明,有时则浑然一体,无论是思辨探讨还是经验印证,自我拷问还是针砭时弊,始终都像思想者的心灵对话,不时迸出的真知灼见,常令人心头为之热、为之凉,为之亮、为之黯,为之起、为之落。必得补一句的是,曹君写书的历程,如他所说,是学习、实践、反省三位一体的过程,“行胜于言”成为曹君的座右铭。

 

这部书的文风别开生面。曹君虽是理工科出身,却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他不欣赏八股腔和经院调,钟情俗语俚言家常话并融入文言典故,长于思辨而落笔总挟性情,阐述事理往往娓娓道来,像随笔般挥洒通脱。用此种读来令人称“爽”的语体,完成一部以论述为主的著作,殊为不易。书中附有几篇著者的论文,如遇逢稻盛先生之前的《百术不如一诚》,结识稻盛先生之后的《劝君常深思》、《关于实事求是》等等,相当集中地反映出曹君驾驭文字的能力和个性。

 

在我看来,这部书稿的弱点可能在于曹君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某种“仰视角”。在内容和表述上可以罗列出来的若干不足之处,都与此相关。曹君书中说:“一个人的优点像太阳,缺点像月亮。当太阳大放光芒时,月亮就看不见了。一个人的长处充分发挥并取得显著成效后,他的弱点将变得不很重要。”这段话也适用于本书。然而,晚上的月亮通常还是相当显眼的,弱点毕竟须要正视。相信经历“稻盛洗礼”之后的曹君,会在他已经搭建的人文平台上作出更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我是主攻教育的自由撰稿人,曾郑重建议曹君另邀研究价值论、心性学或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名家作序。理由是名人高瞻远瞩,而我自己则隔行如隔山。他听不进,回应的理由分别是:“名人难明草根”和“隔行不隔理”。他希望了解和理解稻盛哲学、并引发感动和共鸣的人写序。拗他不过,于是有了这篇不像序的“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