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摄诗文】 北京孔庙(三)石碑与石鼓

(2007-11-27 06:43:06)
标签:

视觉/图片

摄影

诗文

七律

北京

孔庙

碑林

视频

【行摄诗文】 <wbr>北京孔庙(三)石碑与石鼓 

 

北京孔庙(三)石碑与石鼓

 

青史传名铸伟业,亭碑镌刻屡沉沦。

经年冷落深廊昼,长日稀疏远殿晨。

韩愈鼓歌传百世,蒋衡神笔度千春。

冬来暑往风霜骤,御制碑文字愈真。

                             ——樾下客

 

    孔庙大成门内外有14座黄瓦朱栏、歌山重檐的碑亭,亭内石碑高大,龟跌雕刻精美。其中大成门外有3座碑,即“明英宗御制太学碑”、“清乾隆三十四年重修先师庙并颁周彝器谕旨碑”和“清道光九年平定回疆告成太学御制文”。 “明英宗御制太学碑”是北京孔庙唯一的一座明代御碑亭,明正统九年(1445)立于大成殿前东北一侧,后乾隆时移至此处。因是前朝御碑,沿用绿色琉璃瓦为顶。

    此外,在大成门前还立有“元成宗孔子加号碑”和“元文宗加封四字碑”,即元大德十一年(1307)元成宗特诏命孔子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元至顺元年(1330)元文宗加封孔子的父母、夫人及颜渊、曾子、子思子、孟子,并刻石立碑。

 

【行摄诗文】 <wbr>北京孔庙(三)石碑与石鼓 

 

    大成门内有碑11座:有“康熙二十五年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碑”、“康熙二十八年御制四字赞碑”、“康熙四十三年平定朔漠告成太学御制文碑”、“雍正三年平定青海靠成太学御制文碑”、“雍正六年二月仲丁躬祭文庙御制石碑”、“清乾隆四年临雍纪事碑”、“乾隆十四年平定金川告成太学御制文碑”、“乾隆二十二年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御制文碑”、“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回部告成御制文碑”、“乾隆三十四年重修文庙御制文碑”、“乾隆四十一年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御制文碑”等。从上述碑名可知,碑文内容除了修葺孔庙、祭礼活动的纪事碑外,主要是明清两朝,特别是康、雍、乾三代盛世,帝王南征北伐,统一中国的记功碑。

 

【行摄诗文】 <wbr>北京孔庙(三)石碑与石鼓 

 

    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这是清乾隆时仿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因为它形状似鼓,所以叫“石鼓”。鼓上刻的文字,称为“石鼓文”。又因为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所以也叫“猎碣”。对于石鼓的年代、诗文,历来为历史学家、文学家所重视,不少学者做过专门的考证研究。

 

 【行摄诗文】 <wbr>北京孔庙(三)石碑与石鼓

 

    石鼓旁竖立着2座清代石碑。东侧一碑,碑额篆书:“御制”两个大字。碑首书:“集石鼓所有文成十章制鼓重刻序”,末题:“乾隆皇五十有五年岁次庚戌正月上元丙申日御制并书”。碑文云:“近因阅石鼓文,惜其岁久漫漶,所存不及半……旧鼓旧文为千古重器,不可轻动,置其木栅,蔽其风雨,以永万世。而新为十鼓以刻十章,并烈国学以公天下,惠后儒,则乃周宣王之文也……。”碑文内容说明了乾隆帝仿制石鼓的原因及用意。

 

 【行摄诗文】 <wbr>北京孔庙(三)石碑与石鼓

 

    西侧石碑碑额为乾隆御笔,其右半部是“瓌翠神笔”四个大字,左半部书:“……观张照草书韩愈石鼓歌长卷作歌,庚戌仲春御笔。”碑身四面皆为清代大书法家张照草书韩愈鼓歌。10枚石鼓与2座碑,至今保存完整,文字清晰,是一组珍贵的文物。

 

【行摄诗文】 <wbr>北京孔庙(三)石碑与石鼓 

 

    在孔庙与国子监(古代皇家学府)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这就是著名的十三经石。由于坐落在孔庙的一个角落里面,不经意还发现不了。原来只以为在北京的房山石经山有唐朝贞观年间的石经,那是防止历朝历代焚书坑儒而刻的。而这里的十三经,是康熙年间是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发现当年在西安的开成石经即出于众手之杂、又欠缺校准,混乱不齐。于是从雍正四年到乾隆二年,历时十二年手书而成。

 

 【行摄诗文】 <wbr>北京孔庙(三)石碑与石鼓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根据蒋衡的蓝本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十三经规模宏大、楷法工整、雄强茂美,内容的准确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优于西安的“开成石经”,其中含:尚书、周易、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部经书,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而在规模上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

 

 【行摄诗文】 <wbr>北京孔庙(三)石碑与石鼓

 

    相传乾隆帝钦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总裁来考订经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核订蒋衡手书的经稿,并把俗体字均改为古体字,使经文更加完善规范,古意大增,深受乾隆帝的赞赏,被授以太子太保衔。这使和珅嫉恨非凡,权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间挖去石碑上全部改过的古体字。直到和珅垮台后,古体字迹才得以重新修复,至今碑面上还有一块块挖补的痕迹。 

 更多照片,请看视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