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工程蓄洪能力究竟是怎样的设计?

(2010-12-18 11:47:58)
标签:

三峡

工程质量

蓄洪能力

杂谈

分类: 时事
    人太健忘,这才几年呢,披露的消息越来越卸力。从一座固若金汤的万年牢,经过七八年的光景,现在竟然是别“指望”它了。
    三峡大坝的由来和纷争在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百度“知道”的专门词条,写的很详细。找来了2003年6月1日的消息,标题写得如此给力“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作者是新华社记者施勇峰。细读原文,还真的不是网站编辑做了标题党,作者清晰地写了“按照设计,三峡大坝必须抵挡万年一遇的长江洪水”,“国务院验收组组织几十名专家在大量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对大坝进行了最后的鉴定验收。结论是令人满意的:已建成的三峡大坝质量满足了设计要求,大坝蓄水将是安全的”。原文这样写道:
  “今天零时,矗立在长江上的三峡大坝关闭泄水闸门,滚滚江流将在这里止住奔腾的脚步。
  三峡大坝是否固若金汤?它能够抵挡来自峡江汹涌激流的冲击吗?
  蓄水前,国务院验收组组织几十名专家在大量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对大坝进行了最后的鉴定验收。结论是令人满意的:已建成的三峡大坝质量满足了设计要求,大坝蓄水将是安全的。
  ……
    三峡大坝全长2.3公里,这座要用180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大坝坝顶海拔高程185米,大坝实际浇筑最大高度为181米,有60层楼房那么高。正常蓄水后的三峡水库库容为393亿立方米,坝上坝下有110多米落差。按照设计,三峡大坝必须抵挡万年一遇的长江洪水。如此巨大的落差和库容压力,要求三峡大坝必须具备钢铁般的质量。”
    一座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的世界级蓄洪工程,经过了短短8年时间,竟然说到不能“全部指望这座大坝”,最少“今年”不能指望,还需要我们全民动员想尽各种措施云云。我一头雾水。
    已经开始运行发电的水利工程,在蓄洪、泄洪方面还不能指望它,难道仅仅是发电么?今年不能指望,什么时候能够发挥作用呢?据介绍是还有没搬迁的人口,数字还不小呢。那么用于搬迁安置的费用还没用完么?还是当初就没计划让他们搬迁?诸多的问号没人解释。我谨看到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一段担忧:
    “1998年,那个夏季洪水成了最重要的记忆。29个省市自治区受灾,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1600余亿。事实上,对于1998年的那次洪水,事后就有水利专家分析说,除了一些大堤大坝的工程质量之外,分蓄洪量的大量减小和湖泊调蓄能力的降低,也是主要原因。

今天,面对长江上游有可能超1998年的洪峰,我们最大的变化或许就是三峡工程全部峻工。从大江截流到首批机组开始发电,再到全部机组投入运行,整个工程的投资不少于1800亿,而它的防洪功能显然是排在第一位的。此外,1998年大洪水之后,国家连续投入300多亿,重点加固长江中下游堤防。然而12年后,对于分蓄洪量减少和湖泊储水能力降低的现实,却依然让人忧心忡忡”。

看来产生忧虑的不仅是我们这些无知的草民,就是消息灵通掌握情况的中英电视台记者,也是“忧心忡忡”。

请看关于三峡大坝可以抵御百年一遇大洪水的报道:

“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http://photocdn.sohu.com/20081021/Img260148247.jpg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李永安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三峡大坝的建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可使三峡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效益。三峡大坝今年(2008年)汛期将有能力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修三峡的目地,就是防洪。防洪是最主要的,我们这次大坝到顶,最主要是提前发挥防洪效益,减少长江的特大洪水可能给中下游带来洪水灾害。

  三峡大坝将于20日全线浇筑至海拔185米的设计高程。6月6日,右岸上游围堰爆破拆除后,大坝开始挡水。
  李永安表示,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的2006年防洪调度方案,三峡水库今年汛期的蓄水水位不超过150米。这意味着如果遇到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通过发挥三峡水库的调蓄功能,可以保证长江中下游安全度汛。如遇特殊情况,经报国家防总批准,还可以继续升高水位,以控制长江干流水量,减轻长江中下游的压力。

  三峡水库从2003年开始依靠围堰蓄水。今年汛后库区水位从135米升至156米,增加库容73亿立方米。这相当于目前长江的荆江分洪区的分洪能力。

  李永安还告诉记者,三峡开始发挥防洪能力并非意味着长江防洪可以高枕无忧。长江干堤是抵御长江中下游洪水的直接屏障。”

    且不说从万年一遇退到百年一遇,就是在全部完工的2008年,就应该发挥作用的三峡大坝,到了2010年还有诸多的问题和尾巴,确实让我感觉“匪夷所思”。

    写到这里,我在网上又搜了一下,发现这一变化——万年、千年、百年——早在今年年初就有人提出了质疑,并且得到了“专家”的回应:

    质疑:三峡大坝防洪能力是否逐年萎缩?
  回应:“N年一遇是统计学概念”

  记者(新华社):有的网民将几篇关于三峡大坝抗洪能力报道的标题罗列一起,内容包括三峡大坝可抵御万年、千年、百年一遇的洪水,并据此说三峡大坝的抗洪能力“逐年萎缩”。请问三峡大坝防洪能力到底如何?
  曹广晶(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N年一遇”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是根据长江的水文记录资料和其他历史资料,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计算分析得出的,例如三峡工程所说的“万年一遇”的流量为每秒11.3万立方米,“千年一遇”达到9.88万立方米,“百年一遇”达到8.37万立方米。但百年一遇并不意味着洪水按一百年时间间隔一百年出现一次,应该理解为在长时间周期中,平均一百年出现一次。今年的洪峰峰值接近每秒7万立方米,算是“约15年一遇”。  
  就三峡大坝本身而言,它是按千年一遇的洪水作为其正常设计工况,万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来作为校核工况。(来源:新京报,据新华社电)

    至此,我还是没明白。恕我愚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