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迪曼杯的电视转播值得称道
(2009-05-18 12:56:41)
标签:
苏迪曼杯羽毛球电视转播体育 |
分类: 体育营销-谈谈专业 |
连续两晚观看央视直播的苏迪曼杯比赛,甚感电视转播质量大有提高,两大证据如下:
1、机位丰富化:从转播效果看,现场应该有9个以上机位,包括:大全景、球网端、两个底线、两块球场区域的全景、观众席、双方教练席、空中俯拍等等。较多的机位,至少从技术上为电视观众提供了多个角度欣赏比赛的机会。由于羽毛球本身是白色的,体积较小,且高水平对决速度超快,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如此多的机位提供角度,观众会看到什么。球网端的那个机位,清晰地呈现出高手那毫厘间的争夺。而底线附近的镜头,堪比网球当中非常昂贵的鹰眼系统。至于空中的俯拍机位,将运动员闪转腾挪的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2、镜头人性化:林丹和谢杏芳这对羽坛情侣得到了导播的关照,在林丹拿到最佳运动员奖杯时,电视镜头切给了谢杏芳,这位没有上场的前一姐。有趣的是,在随后进入下一个颁奖环节前,导播还忙里偷闲,又给了谢杏芳一个拿着林丹奖杯的镜头,为赛事多了些富有人情味的故事性。至于赛事转播过程中的人性化镜头就不胜枚举了。无论是表现两个选手之间默契的小特写,还是现场观众的欢呼,都将竞技之外的元素生动地传递的观众眼中。
说起中国的体育电视转播,记得以前我曾在博客中写过,比如CBA的现场感受和电视观看体验相比,同NBA的差距等等。实事上,除了技术以及资金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意识。当代竞技体育,在某程度上说,其实是个电视产品,既然是产品,就需要不断地从受众角度来提升产品质量。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洗礼之后,相信我们的体育电视工作者会越来越有感觉。
关于本届苏迪曼杯的组织工作,总体感觉很职业,唯一有所不解的是,两个并列第三名,为何只是站在地面上,而不是给予一个哪怕再低不过的奖台呢?颁奖现场,当礼仪小姐邀请获奖队上前领奖时,两只队伍明显地迟疑了一小会儿。而受到场地局限,冠亚军的领奖台也有些过窄,使得队员们必须侧肩才好站立。这些都是未来需要改善的。不过,瑕不掩瑜,前世界冠军,广州羽毛球协会主席关蔚珍是我清华体管班的同学,做事极其认真和低调,套用一句俗话叫“一心扑在工作上”。祝贺她的辛勤劳作有如此丰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