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水立方?
(2009-01-28 23:43:34)
标签:
体育 |
分类: 体育营销-谈谈专业 |
大年初二,带着老家来的妹妹一家以及父母和孩子,去奥林匹克中心区参观。停车场挺大,车位够用。一家人隋卓人流兴冲冲来到东南门入口,却被告知买票需到西北口。于是拉着妹夫绕拉一个大圈到拉西北口,眼见5个长长的队伍排在寒风中。好在多问拉一句,才知道门票30元一张,每人限购两张门票;于是忙电话招来足够多的人排队买票。老年人和学生凭证件可买半价票,且只能在一个窗口办理。长长的队伍缓慢地移动着,人群渐渐不耐烦起来,终于有人带头呼喊售票员加快进度。一位从外地来的家长自己排在其他队伍中,只能安排孩子们排在1号半价窗口,可是他又担心孩子们会被挤坏,想必是心情很糟糕,他的情绪越来越差,终于和保安冲突起来。尽职的保安不断地跟大家解释,政策是上面定的,请求大家不要为难售票员,但是冲突还在继续。这时,有在外圈的旅客按捺不住地高呼:和谐社会呀,你们他妈地干嘛呢?
据媒体透露,北京奥运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即“水立方”的投资是由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球华侨华人捐献完成的,共耗资超过8.3亿元人民币。那么它建成后,究竟属于谁呢?究竟怎样开发,如何服务才能造福于百姓呢?在水立方的广场边上,矗立着这样的告示牌:发扬奥运精神,文明参观云云。依我看,真正该发扬奥运精神的,恰恰是管理机构。回想一下,奥运期间的那种周到备至的服务,难道只是给外国运动员的么?难道我们的老百姓就不该享有人性化的服务么?难道在管理者眼里,老百姓只能是被要求被管理的么?想想看呀,每天来参观的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多达数万人,如果在首都北京,在奥运场馆,他们得到的是这样的服务,又该如何令他们相信,以人为本的奥运精神真正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呢?
政府及海内外华人耗巨资建设的奥运场馆,究竟是谁的?谁又该对百姓的感受负责呢?
据我所知,相关机构已经多次召集专家研究如何开发奥运场馆,依我看,没有对公共服务设施本身定位的清晰认识,没有基本的服务意识,再好的方案都不可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至于所谓体验式营销,根本就是扯淡。醒醒吧,心里只装着钱而忽视消费者感受的人!
进入场馆感觉还是不错的,至少暖和多了。服务和特许产品都做得不错。游客们或拍照或坐在座位上想象着菲尔普斯以及郭晶晶的英姿。老爸在那里感慨:要是正在举行比赛就好来,哪怕是场邀请赛呢。是啊,这么好的比赛场馆,难道只能搞些梦幻音乐演出么?水立方按说已经算是经营有方来,还有那么多奥运场馆呢,怎么就不能举办一些低级别的比赛,让体育场馆更加名副其实呢?想想看,偌大的体育馆,这么多热情的观众,放一些比赛在里面,那种现场体验该增加怎样的价值进去呢?为何总是做些舍本逐末的事情呢?难道本来就极度缺乏的体育设施,真的只有靠出租给家具展览公司才能维持生存么?
累来半天,赶紧回家吧,可是从停车场把车开走又成来难事。没有任何导向标志,只有一个出口,结果必然是大车小车挤在一起,你争我夺谁也不让,停车管理员只管收钱。靠,只有耐住性子,磨蹭着向前。小外甥天真地问我,舅舅,这里怎么没人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