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世界记录的刘翔没有入围有体育奥斯卡之称的劳伦斯奖,倒是中国女足姑娘马晓旭被提名了;
尽管这两个事例之间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两个结果都让某些人惊诧了!惊诧于前者是因为他们在颁奖前压根儿没听说过《颍州的孩子》,所以就无法弄清楚学院评委因何而选其入围;惊诧于后者倒是很简单,因为足球在中国早已被唱衰多年,中国女足的成绩也早就今非昔比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怎么就压倒了如日中天的刘天王呢?
尽管有媒体用《国际化开头,美国化收尾》来定论本届奥斯卡,但我想说,最起码,奥斯卡的评委没有让商业化迷住他们对电影人性化的坚守。其实也并非评委们有多么多么高尚,他们的判断标准不过是建立在电影最基本的功能定位之上:对人性中“善”的一面的肯定。无论来自于何种文化,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拍电影给公众看,就要承担最基本的义务:传播人性中美好的东西。相信每一个看过黄金甲的人,离开电影院的时候,大脑都是混沌的,因为你不知道该同情谁?是杰王子吗?为了母后而让那么多人死于非命!
至于诞生于6年前的体育奥斯卡——劳伦斯奖,它的多元化和公益性早被某些人抛在脑后了。长久以来,我们把奥林匹克甚至是奥运金牌当成了体育的全部,殊不知,在体育的大花园中,还有如此众多绚烂无比的奇葩。凭马晓旭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中国女足的命运,她本人在年度新人终极PK中胜出的机会也非常小,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喜欢足球的来自中国的小女孩在她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获得了某种认同,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提名奖既是对她自身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千千万万怀有足球梦想的天才少女的鼓励。
记得在小时候,奖励是学校和父母用来肯定某种行为的手段;那个时候,得一个奖状会高兴好多天。不过,作为班上的好学生,自己从未想过那些绝大多数没有得奖的孩子的感受。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善,至少我儿子他们班上几乎每周都发奖,什么最快进步奖啦之类的。看着他得奖后自豪的样子,心里还是很安慰的。
在我们的国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惠及众人。CCTV-2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可以算是一种方式;体育频道把非竞技类人物也纳入“安踏年度风云榜”中,也算是一种进步。
说真的,与其搞一个又一个毫无差异化的所谓电影节,评选一些没人理睬的“XX最佳”,倒不如再学一把美国人,弄它个“金酸苺奖”出来,分不出好来咱就评评差吧,至少娱乐一下大家也好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