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奥赞助商能干点啥

(2007-01-05 10:03:12)
    有朋友提问,诸如李宁、红牛、惠普、KFC等非奥赞助商,如何在1年零八个月里面有所作为?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专家已经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媒体也报道了不少。这里,我对自己过去的一些思路做了简单的整理,归纳如下:
    首先,在战略上,要牢固树立“为人民的体育娱乐服务”的方针。如果只想着和那些作为奥运赞助商的竞争对手拼眼球,弄点小儿科的所谓隐蔽营销,其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再说了,大家都是大牌,都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干嘛要跟着别人的感觉走呢。
    “为人民的体育娱乐服务”,说到底,就是你得真的在意消费者对于运动的认知和感受,应该小心翼翼地去探索,在急剧变革的时代,运动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着哪些人?影响到什么程度?有了一些基本的洞察,或者说透过别人的帮助获得了某些洞察,才能谈得上参与什么以及如何参与的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认知存在两个非常大的误区,一个是拿奥运金牌来替代奥林匹克,另一个是拿奥林匹克来替代体育。尽管我们都知道,金牌不是奥林匹克的全部,它只是用来证明突破人类体能等极限的一种方式;我们也知道奥林匹克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它几乎涵盖了体育当中最美好的东西,但它不是体育的全部。但是,在各种认知传播的层面,两个误区的存在还是那样的显而易见。比如,在年终岁末的各类年度体育排名中,是否夺得金牌以及金牌成色几许,是铁定的评选标准,而那些草根性的影响力同样深远的事件,却鲜有上榜机会。
   事实上,对于日渐富裕的市民阶层来说,体育已经开始走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无论是社区运动会,还是“斗鸡”比赛,无论是舶来的“城市之间”,还是“死灰复燃”的台球运动,只要你试着去探索和发现,找到项目与品牌的契合点,再加上强势媒体的合作,你的品牌就有机会根植于人民的快乐和健康当中。
    其次,战术上,“将原创路线进行到底”,彻底摒弃“垄断”资源的念头。我知道有些企业家会认为,既然你拿了奥运赞助商的名份,花了那份钱,那么我就拿同样甚至更多的钱去垄断点别的,比如CCTV之类。我承认这种做法有可取之处,所谓先声夺人嘛。但我认为,更聪明的做法,是坚定地走“原创路线”。比如KFC,他们同中国篮协合作的三对三篮球赛,如星火燎原,不仅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还赢得了其全球CEO的赞许,并被带到世界其它各地去推广。KFC的做法,比那些抱残守缺,等着国际母公司下指令告诉自己如何做的企业要务实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戒烟!
后一篇:戒烟7日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