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百度大秦帝国贴吧,答读者网友问实录(1)
(2009-01-02 22:42: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大秦帝国》创作漫谈 |
2009年的第一天,晚8:00—10:00,我作客百度大秦帝国贴吧并答网友问。以下为答问实录(字数限制,只能分三次发)。(括号内为提问网友网名)
孙皓晖:我写《大秦帝国》,从总体上说,没有什么稀奇的罕见的秘密史料,都是人所共知的基本史料。不同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我读的书门类众多,相互联系、对比、分析的相对深刻;
第二是思想能力,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历史的残简,只有依靠思想的力量才能燃烧起来。所谓思想的力量,就是在文献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给出合理答案的能力,就是读书中的真见识。我们的历史太庞杂,史料、注释、种种文本浩如烟海,一事多种说法极为常见。若没有坚实的思想根基,一是消化不了资料,二是出不了新。
孙皓晖:很多人认为我反儒,这种看法太简单。倒不是怕这个帽子大戴不起,而是问题的本质确实不是如此。简单说,我赞赏先秦儒家的治学态度与成果,在许多方面都引用。但是,我不赞成儒家的政治立场与政治哲学,恰恰在这一点上,儒家对后世误导最深。我只是在作品中恢复了儒家的历史真相。
至于总体上说,我认为应该恢复文明原生态,将儒家仅仅只当作一家看待,而不能当作代表,更不能当作唯一。当然,任何一家都不应该神话。
网友:六部书您最喜欢的一部是哪部?为什么?第六部书您创作了多久?写在第六部的时候是靠什么精神坚持下来的,因为很多都到了第六部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了。(匿名)
孙皓晖:第六部的价值,更多的是文明兴亡史的意义。如果从纯艺术的立场看,大秦帝国应当像水浒七十回本一样,终至于最高潮,结束在第五部。可是,那样一来,揭秘文明的历史意义就弱化了。在近日中国误解秦帝国太深的情况下,我想,首先还是呈现全貌好。就内心说,我也确实不想写第六部,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孙皓晖:不是,也不应该是。
但是,在政治学派中,我确实独赏法家。
先秦学派在社会人文领域,还有兵家、墨家、道家、甚至包括儒家,我都喜欢其某些方面。墨子的兼爱社不喜欢,谁不赞赏?更还有治水、医学、农学等等国计民生学派,都喜欢。
孝公与商君,确实是历史上唯一的一对同心君臣,千古之下,未见来者。我们应当对他们报以永恒的敬重!
孙皓晖:这类问题,我未必比大家知道多。
我的内心任务,是给社会提供原创资源,此后的其他形式再现,我无法投入更多精力。
孙皓晖:《大秦帝国》电视剧,总体说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变法戏最为成功。
帝国电视剧的几乎所有演员,都是成功的。其中许多演员都演过的古装戏,但都没有在帝国戏中演得那么见精神。恰恰是从来没有演过历史戏的侯勇与王志飞,表演得最成功。这两个人的成功,是作为电视艺术作品的大秦帝国成功的基本原因。
侯勇的秦孝公大气磅礴,好!
王志飞的商鞅,端严肃然,好!
有人批评王志飞的台词方式。我以为,王志飞的说话方式不是缺点,说话有重音,这是一种力图把握语言核心的自觉追求,许多很能干的人,大体都是这样说话的。只是电视电影中太少,大家不习惯。
这个话题太多,后面遇到再说。
孙皓晖:“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话不是那本史书记载的,是我对那个时代的秦人精神的形象创作。秦人部族,是一个天赋悲剧性的族群。从大禹治水到秦灭亡,两千余年中没有几天好日子过。但是,这个古老的族群从来没有丧失过奋争精神,他们的骨子里血肉里流淌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苦难精神,使人隐隐觉得,他们的使命似乎就是为了最充分的一次历史燃烧!
这句誓言,是我对老秦人的灵魂体验。
另外,我是王志飞的影迷,您在王志飞吧的留言让我们深受鼓舞,但是在大秦吧却有一些人质疑,在此想确认一下上次在王志飞吧您的留言是否真的是您。
还有就是我代表众多飞迷想问您的,就是您对王志飞表演的评价
我的问题有点多,麻烦孙老师了,呵呵(心儿小语)
孙皓晖:很久以前,在王志飞贴吧里留过一次言。
看到大家诸多疑惑,也就再没去。
在我们的先人时代,是不会有这种鬼神之疑的。
我们风华了,我们也沉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