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襄阳习家祠古隆中汉江跨年之旅 |
分类: 安然行摄 |

说实话,襄阳城离我不算远,城里有心性相投的友人召唤,还有牛肉面、胡辣汤等美食诱惑,也曾有过前往的计划,然就是未能成行,只能持续的念想期待中。也许,就如人与人之相逢,需要缘分一样,我们与某地的会晤、接触,也是需要一定机缘的吧?马年岁末,机会突然到来,终于亲临念叨多少年的襄阳,开启一场为期三天(2014/12/31---2015/1/2)的跨年之旅。 是在马年最后一天,天气预报会有寒潮要降温的上午,我们从省旅游局出发坐汽车走汉十(武汉---十堰)高速(武汉到襄阳的动车也挺多,很方便的哈)前往襄阳,途中却是暖阳相伴。12点多抵达襄阳城,只见城市路面干净整洁,天空碧蓝澄澈,风和日丽,温暖美好感觉油然而生。
我们的行程安排:第一天:习家池、古隆中、夜游汉江;第二天:“大汉光武杯”汉江冬泳文化节开幕式、米公祠、凤凰温泉;第三天:唐城影视基地。整个行程安排紧密而充实,整个旅程,更是增长见识也是增添智慧,同时还一路温馨与乐趣相随。特别的出行日期,丰富多样的行程安排,注定这次旅行的独特与难忘。

背倚岘山面迎汉江的习家池有名高阳池,位于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为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存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名园,享有“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美誉。



当年,襄阳侯习郁仿范蠡养鱼之法,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马泉的水,池中垒起钓鱼台,列植松竹,开创了利用自然山水配合花木房屋建造园林的造园风格。东晋时期,习郁后裔习凿齿自荥阳太守任辞职归乡,隐居于此,潜心修史,著下洋洋洒洒共五十四卷本《汉晋春秋》,在中国史学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史学界奇葩,也令习家名声大噪。“天下习姓,源自习国,望出襄阳”盛名与之当不无关系。
如今的习家池,宗祠、观鱼池、芙蓉台、六角亭、日月池等古迹尚存,且山色苍翠,水光潋滟,古木参天,清雅幽静,已然一处修身养性游历寻访宝地。

日月池由溅珠池和半规池组成,两池以中间暗道相通,因分别形似日月而得名,象征“天地共存,日月同辉”。



六角亭为重檐六角攒尖顶,斗拱高耸,檐角翠飞,通高6.5米,正面面阔4米,檐柱为四角方石柱,坚固厚实,古朴大方。挑檐和额枋上遍饰象征吉祥的天宫赐福、万事如意、蝙蝠双至、犀牛望月、凤凰展翅等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据说只要走到池中的湖心亭,抬头观望亭顶的葫芦,便可连升官级,惹得古今慕名而来游者不绝 。

第二站:古隆中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鹤相亲,松篁交翠---《三国演义》.罗贯中
一座襄阳城,半部三国史。隆中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位于襄阳城以西13公里处,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隐居躬耕处,三国故事“刘备三顾茅庐”的发生地,也是脍炙人口《隆中对》策源地。自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英名的人们就陆续在此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俗称“隆中十二景”。

没有庙宇的香火熏扰,没有江湖的嘈杂喧嚣,有的是淡泊与宁静。景区入口,一座高大三门石坊矗立眼前,此为隆中标志性建筑,上面雕梁画栋,起角弯爪,集线雕、浮雕、镂空工艺于一体,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石坊上方正中雕刻着“古隆中”三个大字,背阴写着“三代下一人”,寓指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第一人杰,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武侯祠坐落在隆山的东山梁上,是供奉诸葛亮的祠宇,整个建筑群雄伟壮观,有对联”罡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形象高度评价诸葛亮。




外泽清荷香,茂林修竹的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的纪念堂;三顾堂后侧,是如今更名为“卧龙深处”的“野云庵”,据说是诸葛亮亲朋密友聚会畅谈之地,这里隆山怀抱,松柏苍翠,庭园幽深清静。



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董必武)。昔诸葛卧隆中谋天下,今游人访胜迹添智慧。行游襄阳,探幽访胜,隆中景区是必游之处。

第三站:夜游汉江




坐拥秀美山水,古老城墙,林立高楼,卧波长虹的汉江,其夜景如今夜色襄阳一张重要的旅游名片,我们当然不能错过。襄城东来醇酒店美美晚餐后(这可是2014年最后一餐),我们沿古城墙漫步,在小北门码头,许下新年愿望,,一起点燃孔明灯,让心愿随孔明灯远航;随后又登游轮赏汉江夜景,两岸高楼灯光璀璨,江中大桥霓虹闪烁,皆倒影斑斓,越夜越精彩,一派繁华盛景;再看古城楼,却灯影朦胧,迷离梦幻,若乎霎那可入幽幽远古岁月。

这一跨年夜,人在襄阳,赏古城艳丽夜色,品帝乡人文风雅,亦是不亦快哉值得铭记,难以忘怀。
后一篇:襄阳跨年行之二:实拍汉江冬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