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曰:百善孝为先。培养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要是培养其良好的品性。孝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美德。近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京启动,该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中华小孝子。应该说,此举为弘扬中华名族传统美德是有积极意义的,其初衷出发点是好的,值得提倡的,但其操作流程具体行为,却有失妥当,具有走形式主义作秀嫌疑。
孝子的培养,关键在于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对其品性的形成发挥着潜移默化作用。父母好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至关重要。如果父母能在平素生活中尊敬身边每一位长者,给予他们关爱与照护,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利于孩子孝顺之心的养成。
父母除了孝顺长辈、礼敬长者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外,还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首先教孩子学会分享,比如吃零食的时候,有意让孩子分发给身边每一位人,尤其是先给年长者。还有些习惯的培养,如告诉孩子回到家,先要和爷爷奶奶打招呼;开饭时,先喊爷爷奶奶到餐桌入座。吃饭时,给爷爷奶奶夹好吃的菜等。同时,面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父母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赞赏,使孩子感受到行孝的幸福和快乐,激励坚定孩子行孝的信心和动力。久而久之,自觉培养出孩子的孝心孝意,使孩子长大成人后,能为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贡献微博力量。
金钱有价,情意无价,孝心无价。孩子的心就像一块未经污染的土地,只要父母善于审时度势,注重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在孩子心房种植“孝顺之花”,结出无价的“孝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