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的背后是?
(2022-08-28 12:45:40)分类: 谈情说理 |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对方一听到我在日企工作,十个有九个会问:“日本人是不是都很虚伪的?他们表面上客客气气,其实骨子里都看不起中国人”。
其实,日本人的客气是骨子里的教养,带着真诚,跟我们理解的那种一看就是皮笑肉不笑,言不由衷的“虚伪”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个暂且不展开。假设一个人就是很虚伪,心里肮脏龌龊看不起你,嘴上假客气,那又怎么了呢?难道一定要对方出口伤人,看到秃子说毛少,见到丑人骂人家难看,或者开口炫耀比你有钱,这就不虚伪了?你就觉得舒坦了?那不是有病嘛。
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社会发展越文明,各种礼仪规则就越繁复,对人的约束就越多。只不过很多约束都是自幼习得,所以当事人没有感觉到而已。其中,对人的本性的驯化,一直是文明社会的重点。
人本质上跟其他动物(生物)没有什么区别。而动物的本能就是以自己的生存为最高利益,其他生物都是自己生存的资源或者竞争对手。对动物而言,一切为了自己,可以不择手段,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是到了人类这里,就有了价值观判断,把这种动物的本能称之为兽性。所以,如果说人性很黑暗,很自私,这是因为人有价值判断,有是非观念,其他动物没有。人类跟其他生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有价值观,畜生是没有的。至于这个价值观是主流还是小众,就另当别论了。人做什么事,哪怕是坏事,总要想点道理出来,辩解几句。实在是没道理的事,就不多说了,直接挥拳头——这个时候,就完全是兽性在发挥作用了。
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日,对兽性的约束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密的程度,不仅在行为上禁止兽性行为(烧杀抢掠奸淫斗殴),对人类的社交语言和举止,也有了规范。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规范并不是官方强行推动的结果,而是文明社会在上百年的富足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当然,这种规范本质上是对人性/兽性的压制,有人一定会觉得不爽)。
而中国在文明化方面,是属于落后的一方。这也导致了中国人碰到彬彬有礼的日本人时,会觉得对方很“虚伪”,因为无法理解对方的社会规范。
有趣的是,凡是跟日本人打过交道(比如去日本旅游)的人,即使口中痛斥日本人的“虚伪”,却无一例外地很享受这种感觉。认为跟日本人说话很舒服,很开心。
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什么这么多的国人明明很喜欢日本人的“虚伪”,却又要指责呢?想来想去,可能只有一个原因吧,那就是“本能地排斥跟自己不一样的事物”。
“虚伪”的东西其实一直存在于生活中。比如化妆,你说算不算“虚伪”?你长什么样就什么样,干嘛要费尽心机七涂八抹,把自己弄得漂亮来糊弄人呢?还有穿衣服,能遮羞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搞那么多款式设计颜色,有的人还非常会打扮自己,太虚伪了……我相信很多人没想得这么深,因为毕竟现在化妆和穿衣打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但是就在二十年前的2000年代,马路上化妆的女人还是极少数(男人绝对没有,除了演员)。如果不仅化妆,还很会穿衣打扮,那就是凤毛麟角。而且这样的女人,是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走上马路的,因为会被路人侧目。而今天,出门不化妆不打扮的女人反而成了少数,地铁车厢几乎成了时装秀——起码在上海是这样的。
如果把化妆与打扮看成是对容貌的“虚伪”,那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一边喜欢日本人的“虚伪”,一边又口头上排斥。这只是因为文明的代际差异,导致国人不理解不认同文明世界的社会规范,就像二十年前看不得有的女人化妆打扮一样——背后的思路是:我很丑,你也应该跟我一样丑;我粗鲁,所以你也该跟我一样粗鲁。你跟我不一样,我就觉得不舒服。
最后再说几句,其实人真的是比较喜欢“虚伪”的东西。甜言蜜语,美味佳肴,俊男美女,豪车别墅……这些东西的外部成分都超过了正常所需的范畴,而是添加了多余的元素。追求装饰、追求美观、乃至追求真善美和上帝的存在,这些都算是追求“虚伪”。如果把这些“虚伪”都去掉,应该只剩下赤裸裸的动物世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