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无善报,还行善吗?

(2022-08-27 21:42:26)
分类: 痴人痴语

从小到大,一听到资本主义,就马上会联想到腐朽与铜臭,总觉得西方社会是堕落的,只讲利益的国度。而我泱泱中华则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劝人为善,视金钱如粪土。

然而,虽然我们的传统确实劝人向善,可仔细一琢磨,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诸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样的警句,给人的印象是,之所以要行善,是因为有好处(善报)。那如果“善无善报”,还要行善吗?万一发现做好事没好报,没好处,岂不是就不要行善了咯?所谓劝人行善,最终还是靠利益(善报)在引诱人。

肯定有人会说,“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不好意思,除非有严格的统计数据,能够证明做好事者,百分之百都能有好报,不然的话,“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这句话就只是一个美好的信仰,而不是实际存在的规律。

试图用“有好报”来引导人去做善事,这种行为本身充满了功利与投机心理,是一种愚民行为。

相比之下,西方人在这点上,要比我们深刻得多。

记得看过一部美国电影《战栗空间》,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电影,不是什么文艺片。故事很简单,母女二人买了一栋房子,本来准备周一搬进去,但因为计划有变,提前到周五就住进去了。而正好同一天,原来的房主的侄子,带了一个黑人(小黑)偷偷跑进了房子。

原来,前房主虽然死了,但有一大笔钱留在这房子里。所以侄子带了小黑(小黑之前给这栋房子安装了安保系统,所以被拉入伙)想把钱偷走,没想到母女两提前住进来了。

偏巧不巧,母女两人发现家里进贼了,马上躲进了房子里的安全屋。这个屋子就是小黑设计的。问题是,前房主的钱就藏在安全屋里,所以侄子和小黑必须想办法把母女俩人从安全屋里弄出来。后来,侄子这边又喊来一个帮手——头套男,这个人最心狠手辣。

 

故事就这样展开。小黑良心未泯,几次想收手,都被头套男逼着。后来,头套男还杀掉了侄子,留下小黑帮忙。

安全屋终于被攻破了,但是警察也从外面涌进来了。头套男因为被母女二人各种算计,受了不少伤,所以凶性大发,一定要杀死母女二人,尤其是母亲,所以正要下毒手。而小黑本来已经拿着钱(价值3000万美元债券)跑到了后院,只要翻墙出去,就可以溜之大吉了。千钧一发之际,小黑折返回来,从背后拿枪打死了头套男,救下了母女。但就是因为耽搁了这点时间,小黑再次跑到后院时,被警察给追上,束手就擒了。

结局是母女获救,小黑锒铛入狱,结束。

这个结尾当时就把我看懵了,怎么会这样拍的?这不是致郁嘛!小黑脸黑心不黑,拼命救人,就落了这么个结局?他跟母女二人非亲非故,本来就是去偷东西的,如果“敬业”一点,当时不折返回去,拿钱走人就好了。何况又不是他杀人!美国人什么逻辑!

后来发现,这种“好人没好报”在美国电影里,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小成本的电影,比如变态杀手之类的,你去看,里面的好心人都是变态杀手的首选目标。就是利用你的好心来诱杀你。

心理受到刺激了,我就开始琢磨,这美国人(西方人)到底什么思路?其实他们都不是在刻意宣传什么价值观,而是自然而然地就这样拍了。后来我大概明白了,他们不是不鼓励行善,而是没有把行善和“好报”联系在一起。你做好事,可能有好结果,也可能没有好结果,甚至因为做了好事而倒霉。行善和善报是完全没有因果关系的,做好事不一定有利益。西方人是在认为“行善可能有善报,也可能无善报,甚至带来恶报”的基础上,劝人行善的。

他们认为,行善不是为了有好报,只是应该这么做,这是神的教诲。

 

                   痴魔居士

                  20228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