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赛胜负易知,人生输赢难料
今年适逢有足球世界杯与亚运会,热闹异常。只是我从小对体育竞技不感兴趣,所以没有什么特别激动的地方。看到众人为了比赛结果痴迷疯狂,忽然悟到,比赛竞技之吸引人处在于胜负立知,毫无争议。胜者为王,败者不服不行。选手固然比得痛快,旁人看了也觉解气。
而世人生活,日日与他人比较,或明争,或暗斗,永无止休之日。一则什么算胜,什么为败,没有裁判或规则,或以财富论、或以地位论、或以家庭美满论……标准不一,无从比较,人言人殊,天性好生胜之人难以满足。二则即便一时得胜,又怎么知道日后会不会天地翻转?所以下等之人,便抓紧时机以强欺弱,以富辱贫;上等之人则惴惴不安,心有戚戚。形式不同,都是因为心中郁结,发泄于外。
人生若都如动画片中那样,将敌人打倒便算胜利,则人人都必如圣斗士一般倒而不死,拼命燃烧小宇宙,说什么也要拼了再说。偏偏人生之中,谁是敌人固然不知。更加不可能凭着一战而决定命运。几十年拼搏努力,到头来一场空者亦属多见。人活于世,艰难远胜比赛多矣。
2.做人不能太专注
有很多励志的书籍和故事,喜欢教人不要管环境和周边人的看法,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想怎么干都行。在校园里,这样的学生随处可见。有一天,我在学校图书馆底楼,便见一女生坐在走道里的椅子上,大声读中文(可能是为了考教师资格证?),全然不顾旁人走来走去侧目以视。
又想起本科读书时,班内一女生每天定时起床,一日生活如钟表般准时,上课、自习。与同学几乎无一语闲谈。四年如一日。
这些人想来都能完成自己的目标,甚至做出一番事业来。但我总觉得不安。这些人既然能完全不顾他人的视线而行动,可见对于世俗礼貌规则毫不在意,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的苗头已露。很多世俗规矩确实束缚人的自由,但也是确保一个人不太出格的保障。许多人不愿按照世俗标准行事,表面上喊着我为自由,实则是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
比如我花了多年时间去考研,虽然当时自己觉得是为了追求学问,现在想来,一大半是为了躲避社会。过分专注自己,结果累及父母操心,好友担心。事后想来,颇觉惭愧。
又常见人以创业为借口,不肯稳定工作,实则是畏惧工作,只想一人舒适。
所以我说,完全专注于自己,完全不管他人感受之人定是混蛋之人,无担当之人。
3.一成不变的风景
坐公交车的次数多了,便渐渐知道每天哪个时间点上会有车,那辆车的售票员又是哪个。每天看着同一个售票员,在同一辆车上,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重复那些同样的话,觉得有些乏味。如果往深了想,售票员和司机每天都不断地重复同一条路线,说同样的话,甚至看着同样的乘客,他们的乏味岂不是胜过我千百倍?
到站下车后,每天都会走过一家卖小龙虾的店铺前。男主人会把龙虾都倒在一个很大的洗澡盆里,然后戴着橡皮手套,把个子较大的龙虾挑出来。于是我每天都看见在慢慢一澡盆活着的小龙虾前,坐着一个壮实的中年汉子,一语不发,一个人地在那拣龙虾。有一天下雨了,我想他应该不会再坐在外边了吧?却还是看见他坐在那干同样的活,只是身旁撑起了一把大伞。
一个星期还是会去一次上海图书馆。但是看见的老面孔还是那些人。天天泡图书馆的人,不去上班,坐在那里看各种各样的书。有的人看英语,有的人看财经,有的人看——我也不知道看什么书。他们每天都来图书馆,一整天都坐在那看书。渴了,到茶水室倒水喝。累了,在桌子上眯一会。有一个年轻女孩子,是我喜欢的类型,一直看见她坐着读小说。一本本堆在桌子上,然后一本接一本地看。大概一年的时间,我都看见她这样。一天又一天,直到我看到她坐在那看小说,便觉得反胃。
人的忍耐力其实是很强的。如果是来自别人的压力,我们会反弹得很厉害。如果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忍受下去。
我想表达什么呢?并不是想说人生乏味之类的废话,只是觉得看着这些重复不变的风景,勾起了心中的某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4.谁死了我们会伤心?
谁死了我们会伤心?不知道有没有人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是好好考虑过,狠狠地发挥了一下想象力,并且来了一番心理暗示。朋友当中,虽然有的人很要好,但是如果死了,我大概会很吃惊,滴几滴眼泪,但不会太难过吧?父母呢?应该会很难受吧。但是这种难受中,有多少只是因为日久天长的习惯所导致,甚至只是因为缺少了庇护所引起的担忧而难受呢?真正的伤心是心脏裂开,什么都不想吃,什么都不想喝,不想睡觉,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只想追随那个离开的人而去。这才是伤心。光是让我想象,就觉得害怕,怕得我不敢睁开眼。有文字这样形容一个人敬岗爱业“忍受着丧亲的巨大悲痛回到工作岗位上”——既然还能回到工作岗位上,可见心一点都没伤。
觉得轻松,不会有很多人让自己伤心(甚至是一个都没有?),这样自己不会太痛苦。身边到底有多少重要的人,那就好好考虑一下,到底谁死了会伤心呢?
5.一技之长而已
跟两个同学到导师家去过几次。导师的学问功力很深厚。但是他在待人接物上让我大跌眼镜。到了他家,一杯水也不倒,听他啰嗦三个小时。到了饭点,就把我们赶走,也不提吃饭的事。有一次他终于请我们吃饭了,带到旁边的小饭店,四个人花了160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服务员要把吃空的盘子端走时,导师拦住,说:“别拿走。还剩了一点。万一他们要吃饭了,可以用这个下饭。”
我想不通了。学问做得好,怎么做人如此不懂礼貌?想不通。有一天,看见报纸上登着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老板马云意气风发的样子,忽然发现马云虽然很有钱,可是长得很丑,像偷钱包的。于是,我想通了。马云会赚钱,这是他的一技之长,但不代表他就长得帅;导师学问做得好,不表示他懂人情世故;孙中山能革命,但是看到女人还是腿软……伟人也不过是有一技之长的人罢了,无需神化。生活中的人也是如此。觉得有钱就了不起,其实应该说“赚钱的技能很强”,其他的不知道;不要动不动骂人“没知识,没文化”,读书读得多,也只代表读书的技能强。
看人时,不要被一技之长蒙蔽。我可以跟姚明比乒乓球、同马云拼长相、与朴槿惠赛中文、拉奥巴马看谁皮肤白……他们确实不如我。反过来,你如果选择了一个人的财富与地位,就要放弃对他性格上的要求;或者你选择了一个本份的人,就要放弃对地位与财富的渴望。选择你需要的技能,当然,要先知道你自己的技能是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