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污染了我们的心灵——看日本电影《庸才》有感

(2012-10-06 13:26:45)
标签:

杂谈

分类: 影视书籍动漫赏析

    开场时,废墟中的少女在自言自语背诵诗歌,那种沉重压抑的气氛,无助的颓废感,却又莫名地引起心头的共鸣。看了电影《庸才》开头一段,我便觉得这部电影似曾相识。于是便在网上查了一下,果然,这部影片的导演之前还拍摄过一部《爱的曝出》,那是一部更加荒诞的电影,但是在展现人物心理方面的描写,与《庸才》十分相似,都是通过夸张的表演,展现人内心的扭曲。虽然《庸才》的格调更加灰色,沉闷,却比《爱的曝出》要简单易懂。

    导演硬是通过影片情节中的电视机,自始至终地穿插了关于福岛核泄漏的新闻报道。然而在我看来,将核辐射的内容全部删除,也丝毫不影响整部影片的内容。

    主人公是初中男生,叫住田。住田只想庸庸碌碌地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在扭曲的现实中,普通才是变态,变态才是普通。最终住田还是没能做成一个普通人。因为周边的世界是在是太变态,太扭曲,或者说周边的人都变异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没有任何理由,人就会拔出刀子,刺杀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小混混杀死了女人,像没事一样将尸体当做垃圾放在自己的房间里,在他的眼里,死人与垃圾没什么区别;送披萨上门,打开门的却是穿着三点式,浑身写满母狗(日语原意“母豚”),自愿被当成性奴的女人,脚上还绑着锁链,习以为常般地走出门口倒垃圾……

    对人性做出毁灭性打击的是影片中的父母。住田的父亲欠下了高利贷,母亲干脆扔下孩子,一走了之。父亲不停地希望儿子快点去死,这样就可以拿到巨额保险金。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爱是人类守护心灵的底线,如果底线都被突破,那人类连牲畜尚且不如。

    令我哑然失笑的是,导演将人类社会的扭曲如此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住田也几近疯狂与扭曲,却安排了一个茶泽的同班女生,在一旁支撑住田。看到男女主人公互相对抽耳光时的那幕,我看见的是兽性与宣泄,却又彷佛是救赎。住田代表的意识是,如果为了活下去要扭曲自己,那不如毁灭;而茶泽却希望住田,即使扭曲,也要坚持活下去。这里表现得是导演的犹豫与迷茫。导演好像在说,只要有爱,也能成为活下去的理由。但是茶泽就代表希望吗?不。她也是绝望的化身。影片中最冲击的一幕,我认为便是茶泽的父母在家里做绞首架。她的父母给绞首架涂上鲜红的油漆,然后母亲痛哭,不是为了女儿即将死亡,而是母亲认为自己生活不幸的源头便是生下了女儿,所以她跟茶泽说好了,只要绞首架做好,女儿就要去死。

    硬要跟福岛核泄漏扯上关系的话,我想,导演的意思无非是两层:1.人如果在扭曲的现实中能够生存下去,那么区区的核辐射又算得了什么?2.核泄漏有什么好怕的?在核泄漏之前,人的心灵早就被污染,变异了。

    本来,同为东方的思辨思维,中国也不乏关于现代社会中,人性扭曲的思考。但是因为国内种种限制,许多影片拍不出来,或者拍出来也已经与导演的原来的思想大相径庭。而日本方面的文艺片则没有类似的限制,导演甚至可以不考虑票房,随心所欲地拍摄一些晦涩但深刻的影片。

    话说回来,这部影片已经比上一部《爱的曝出》要易懂许多了。其他不说,《爱的曝出》片长4个小时,当时看得我腰疼。而且影片内容更加荒诞,并且掺杂了太多的基督教内容(或许,导演在这部片子里想要表达的是用基督的圣爱来拯救人类)。只不过,导演的内心定然是绝望无疑的。这是题外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