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时政 |
记得小时候上海有一种母婴专车。那时候和母亲常常坐这种车。主要是早上7点以前,会有一列母婴公共汽车。只有带着孩子的母亲才能坐。如果有其他人上车,卖票员会劝阻。基本上没有人会耍赖硬上。只有一次,一位大叔向卖票员求饶,因为他上班快迟到了。
开设这种车次,毫无利益可言,纯粹就是为了照顾带着孩子还要挤公交车的女性。用时髦的话说,就是人性化。开设女性专用车厢也是如此,除了防止性骚扰,也是为了帮助女性在早高峰时顺利上班。
有的人会觉得挤挤也没事,用不着为女性专设车厢。不错,就算没有专用车厢,女士们一样可以挤地铁,就像没有筷子我们可以用手吃饭一样。文明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弱者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照顾。当然,我不是说女性是弱者,只是在坐地铁时,毫无疑问,相较男性处于劣势地位。
自然,即使设立了专用车厢,能否得到遵守也是一个问题。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总是需要时间让人们去了解,去适应。记得上海刚刚推行无人售票时,当时司机总要喊“前门上车,后门下车(香蕉车的话,是前门后门上车,中门下车)。”乘客们总是不习惯,骂骂咧咧,说国家没事找事。公交人员也抱怨,说是实施无人售票后逃票的多了。用“怨声载道”来形容当时的情况再贴切不过了。
现在呢?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无人售票,并且养成了良好的乘车习惯。所以,开设女性专用车厢,开始时可能有些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自然会接受这种新生事物。
自然,作为男人,我也有私心。特别是夏天,穿着清凉的美女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平时还好,如果是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那实在是对意志的一种考验啊。俺可不想“晚节不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