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世界的幻想之旅——我们追逐的是繁星还是勇气?

(2012-09-16 23:02:45)
标签:

新海诚

天门

剧场版

追逐繁星的孩子

明日莱

杂谈

分类: 动画作品奇谭

去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我只到今年才看。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完整的时间去看比较长的动画,以话为单位的还好说,剧场版则很久没有看过了。但我想哪天心情不错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这些精彩的剧情版。由于感冒,今天没有安排任何事情,自然而然地看了这部新海诚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和《轻音》,轻音还属于轻松娱乐的类型,而新海诚则属于需要慢慢体会的作品。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欣赏的作品。

 

说起新海诚,我才想起一直没有写过跟他相关的东西,早期第一部看过他的作品是《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这部作品的假想世界观借用了某些历史元素,幻想风格也有些特定学科的知识在里面,构成科幻的元素在新海诚的作品里并不是卖弄的对象,这些只是为了构架世界观,为剧情服务,因此也没有特别值得去深究。少年少女的约定,载着梦想飞翔。作品的主旨是约定与恋爱。非常理想与美好的故事。属于新海诚式的童话。当初的印象就是画面不错,剧情还可以,结局很喜欢。没有特别在意。没想到几年后的《秒速五厘米》会影响到我的人生。这部动画现实到可怕,摧毁了新海诚式的童话,将噩梦般的未来展现在了尚未接触到那个世界的孩子们,我也是其中之一。《秒速五厘米》用现实的手法描写了一对情侣如何在人生中逐渐走散,相见不识的故事。表面上是写的恋人,其实更深一层还有朋友,从这部作品可以看出新海诚对于寂寞的理解,对于爱与距离的认知。极为正确现实的思想,但是不应该作为动画出现。这种作品的现实意义远大于某些多人恋爱的少女漫画。正如有人评论说秒速五厘米,心的距离又有多远呢?关于这部作品以后我还会详细说明。画面依然是那么漂亮,音乐依然是那么动听。画集空之记忆也是如此完美。新海诚的CG与天门的音乐可以说是他们剧场动画的招牌,不遗余力的画出那么漂亮的CG使得作品独树一帜。可以这些单独拿出一副都可以作为背景桌面的图是其最大的亮点。秒速中的樱花与星空,火车过后的相见不识。那枚戒指的细节,无处都展现着他们对于动画的精益求精。

 

《追逐繁星的孩子》是我看的第三部动画,这部动画重新回到了幻想风格,科幻与现实之后,这次是神话幻想风格。标题既然是孩子,主角自然也是女孩11岁的明日莱,偶然间接触到某位奇异少年随即陷入了异世界的冒险中。背景应该是70年代前后的日本,地点选择了乡村。作品前半段乡村风格浓郁,感觉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新海诚的乡村背景,山坡,铁路,小镇。尤其是上下坡很多的小镇体现出了日本这个山国的特点。无论是房间里的摆设还是小山坡的瞭望景色,秘密山洞等等,全都做的非常细致。除了新海诚恐怕没有人能做到这点。明日莱从开始建立的秘密基地就能看出她的兴趣取向以及心情。躺在能瞭望小镇和夕阳的山崖上,吃着三明治,听着父亲留下来的收音机。这便是她的生活最美好的地方。从前期对于明日莱的日常描述,可以读懂以下信息,明日莱的父亲不在了,母亲医院工作经常加班不在家,在学校是班长,成绩优秀,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眼光,而她本人也不是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除了某个朋友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关系亲近的人。学校,家庭两方面的关系全都几乎为零,这也注定了她的秘密基地以及独自听广播的兴趣。寂寞之时,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明日莱的寂寞也是现代日本人的寂寞,整部作品的核心就是寂寞。70年代前后,日本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娱乐更是少之又少,那种偏僻的地方就连电池也不常见,所以娱乐很少。明日莱能够享受收音机的原因是因为那块水晶,而水晶连接的另一方却不是电台的电波,而是另一个世界雅戈泰。这也成了她的冒险起源。

 

来到现实世界的瞬原是雅戈泰,迦南村的村民,因为得了不治之症不久人世,很想看看现实世界,在菲尼斯·特拉唱完记忆之歌后来到了现实世界,无意中从暴走的神明克查尔特手中拯救了明日莱,而他最后的记忆之歌正是传递给了明日莱,再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名为咪咪的亚得利科走向了死亡。在雅戈泰的人民心中,生命是轮回存在的,也是另一种不灭,他们死前通过记忆之歌传给他人,在他人的生命中继续生存下去。所以他们乐于接受死亡。这种思想也我的细胞DNA传承论很相似,也与世界的法则很像。人类存活在世界上的证据是什么,有什么才能证明曾经活在世界上。我认为有2种途径,DNA的传承与他人的记忆。前者就是血缘,后者就是通过他人记忆存载活着的事实,并将这种事实通过不同的方式流传下去,比如雕刻石碑,比如记载文献等等。雅戈泰便是如此,他们将记忆通过空气传递给接受他的人,算是一种脱离于现实的体与灵合一的方式。所以他们生无所恋,死无所惧。人没有了追求也就失去了进化的动力。因此雅戈泰的人逐渐走向灭亡。

 

瞬从小没有父母,只与弟弟心生死相依,两个人被村里的人抚养长大,他们彼此依靠,因此不会寂寞。当哥哥瞬换上绝症想要去看看现实世界的星空,离开永远是黄昏的雅戈泰后,弟弟被授予追回水晶的任务来到现实世界的时候看到哥哥已死,虽然强忍泪水,但依然忍耐不住哥哥离开后的寂寞,他的眼泪正是对哥哥的思念,即使知道生命的轮回之说,哥哥并不算真的死去,但不在自己身边的事实是存在,自己的寂寞的情感是真实的。所以看到哥哥死前接触过的最后一人,跟哥哥有过牵绊的明日莱的时候便会主动接近她。他只是想通过与明日莱的接触感受联系到哥哥。明日莱在被瞬救过后便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存在,虽然只是很短的一瞬间,一起冒险,一起仰望星空。明日莱不感到自己是一个人,哪怕一个人,哪怕一个瞬间,人都会因此而满足。明日莱对于瞬的感情不是恋爱,更接近于一种憧憬,想要同他人分享的心情。后来,跟着老师在地底世界雅戈泰的冒险也是如此,老师充当的就是排解寂寞,一同冒险的同伴的角色。明日莱通过这次旅程了解到自己感情的根源是害怕孤单。

 

老师则是命中另一个核心问题的关键人物,那边是与永生相对的死者复活。过去,古事记中记载了伊邪那岐和伊耶那美的故事,圣斗士奥路菲那段就曾引用过。在这部作品里也同样引用了这个神话,首先老师在课上作为引诱明日莱的话题提出,此后的发展也同神话一样。老师为了复活妻子决定踏入地底世界寻找雅思特拉里生死之门,最终来到雅思特拉里见到雅戈泰的神许愿,复活生命的代价是人体容器与某些代价。为了复活妻子,老师将因担心她赶来的明日莱当做容器。自己也付出了客观的代价。对于妻子的执念就是如此。老师的行为可以归结为悔恨与寂寞。常年作为佣兵作战的他因为任务没能陪在妻子身边,失去了妻子。此后陷入了无尽的孤独寂寞之中。这种寂寞与悔恨摧毁了他。只有心爱的人陪在自己身边,人才不会感到寂寞。这点与秒速的论点很像,秒速也是因为爱人没有陪在身边,久而久之的寂寞胜过了爱,本身的爱便是排解寂寞之物,因此放弃了爱,舍弃约定。繁星中则是为了挽回失去的爱,重新回到那时没有寂寞之感的时刻,才要复活已死的人。无论说起什么理由,都是一个寂寞而已。最后片子中所说背负失去之人活下去,环抱过去,继续生存就是神对人类所下的诅咒。寂寞也要独自去承担忍受。

 

除了几个中心人物,雅戈泰分为很多村落,曾经遭到过军事主义国家的屠戮抢夺而变得封闭等等都属于背景描写。各个村子排外,老死不相往来正是小国寡民的理想型态。却也因此失去了活力。事物都有两方面,雅戈泰就如他们的永久黄昏一般,苟延残喘。勇于接受,乐于改变,无所畏惧前进才是进化的根源。生存的价值也在于此,没有对于生与死的执着,也就没有生命的光辉。更没有活着的实感。真选择了流浪,杜绝了这种毫无变化的死境。或许他还会孤独,但他今后的人生一定会精彩起来。所谓夷族不正是甘愿自守的雅戈泰居民的AT力场吗?即便老师利用牺牲了明日莱,明日莱并没有责怪与怨恨而是感同身受的抱住了老师。宽容与理解不正是生命最美丽的地方吗?片尾最后明日莱早晨出门的时候是母亲做的早餐,故事中没有说,消失的这几天以及此前少年尸体发现的时候,母亲对于明日莱的关心也可以看出母爱,而这个事件后母亲意识到了明日莱的重要,花上更多事件跟她接触,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吗?片尾的早餐就可以看出明日莱母亲的变化。细细想来,明日莱母亲那么乐于工作,难道不是为了用工作充满自己而从失去丈夫的痛苦寂寞中摆拖出来吗?为了不再寂寞而选择孤独只会让自己更加寂寞。即便知晓这些,人类也依旧会那么寂寞。归根到底,人类就是一群乐于寂寞而又不愿寂寞的矛盾体。这是对于生死之别的无奈,这是对于生活离别的无奈。

 

综上所述,这是部画面清新,CG依然华丽,音乐动听,各种分镜都非常精彩的作品。或许没有那么扑朔迷离,也没有多么紧张激烈。我感觉这是近期最好的一部剧场动画。人类的寂寞,人类的欲望,人类的生存方式。向前以及背负过去的勇气。追逐繁星的孩子,追逐的是什么?我想就是繁星闪耀的光辉,他们想让自己的生命也像群星般闪耀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