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往天国的时刻表——连点成线的杀意

(2010-10-07 19:27:23)
标签:

松本清张

本格

时刻表

点与线

推理小说

杂谈

分类: 推理小说事件薄

去年是松本清张大师诞辰100周年记忆,国内引进最早的推理小说应该就是松本大师和福尔摩斯了。对于风靡于上世纪中叶的日本推理小说家。我只认识江户川乱步和横沟正史,正是这2人的作品带我进入了推理的殿堂。然后我读的第三个日系作者是西村京太郎,那时候是个精神文化落后的时代,人们如果有钱第一选择绝对不会是书,所以我看的书大部分都来自祖父那里,他虽然不是推理小说爱好者,却有一些推理小说,听他说是朋友送的。就在我选择西村京太郎的作品那一刻,我注意到了,在它的旁边耸立着另一本日本作家的书,当我抽出西村的书。那本书如同没被选择而丧气的人,耷拉着头倒在西村那本书另一侧的书上。我当时没有注意作者的名字,恍然间记得那本书的名字叫“点与线”。当我后来送还西村作品之时,祖父已经将那本书和一些其他的书处理掉了。我与它的第一次见面就是这样,由于网络,经济,宣传等原因,我始终没有去找那本书。多年过去了,那段记忆早已经被封存了。这几年,各大出版社纷纷为了自己的利润盯上了推理小说这块肥肉,虽然不像畅销书那样能火起来,由于推理小说的特定固定人群,做几本是不会赔钱的,基于此就产生了近年来的推理小说热潮,很多日系新作纷纷出版,很多经典的老作品也被重制。松本大师的作品也是如此。时隔16年我再次见到了当年与我擦身而过的点与线。顺便说一下直到前一阵经由某位大侦探坛友告之我才想起当年那本西村的那本书名字叫敦厚的诈骗犯。

 

在我印象中,松本大师是社会派作家,好像不是我所最爱的本格派作家,于是这本书就被我和零之焦点以及砂器放在一起推在书架上了,这次和东方快车不同,半夜没听到火车声。之所以后来会拿起它来看,完全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东野圭吾的名侦探诅咒里提到了点与线,顺便剧透了我一下这是时刻表诡计的经典。我顿时产生了兴趣,时刻表那是本格到不能再本格的东西啊。有时刻表肯定就有诡计,几十年来几乎被用烂了,松本大师57年的作品是时刻表诡计,那么可以说是早期的开山之作吧。基于此种兴趣,开始了阅读。读后的感觉是畅快淋漓,身心如沐浴着雪后的海边温暖的阳光,看着旭日升起的那一份感动和畅快。虽然阅读量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我才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是16年前读这部作品我会有现在这种满足感吗。我给予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畅销书并非都是经典,是因为无法承受时间的沉淀,松本大叔的这本书能够穿越时空,无论何时都能带给人感动和满足。所以他是大师,其作品是经典。我是这样想的。

 

看过此作的人过多,剧情不用过多介绍了,点为车站,线为路线,连接车站的路线,这条线每天承载着数亿的流量,人与人交汇,人与人分离,这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结界。这条线可以通往目标,也可以通往天国。时刻表记录了这条线的每日的行动,线遵循着时刻表的计划机械的完成着自己的工作,如果说唯一不在时刻表计划中的就是那些大气了。时刻表诡计是最具有逻辑性的诡计,逻辑上产生一点失误就会让整个计划付之东流,与凶手战斗的敌人绝非侦探,警察,而是时间。在这本书里,凶手将时间安排的实在完美,几乎没有浪费一点时间,这种逻辑性绝非常人能想到。更主要的是现实可行性,很多本格作品中的诡计都是纸上谈兵,看着很爽快,过瘾,但现实中却无法实行,这点没什么,小说毕竟是虚构的,虚构的才有想象力,才如天马行空吸引人,如果不是这样,本格也无法拥有那么大的魅力。这本小说不同,他的时刻表居然是58年日本现实存在的时刻表,也就是说这个手法是现实中可以达成的。包括船的时间,车站与车站的距离,飞机的时间,这些也都是真实的。将小说中的流程在58年实行一次,结果一定与小说相符,或者说松本大师是自己亲自试验过才写的这部小说。不是自圆其说的逻辑,而是先产生逻辑再加以实验。这样的作品怎么能说不是经典呢。并且关于四分钟的看台也是松本大师现实中发现的,到底是因为无事闲来翻阅时刻表产生的灵感还是产生灵感再从时刻表里寻找适合的地点呢。这个不得而知。

 

案件发生在南边的九州福冈,而凶手当时却在最北边北海道,并非远距离操纵,如何进行的谋杀,这个是本作最大的谜题,凶手是谁人物一出来大家都心知肚明了,关键是手法。凶手却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在一开始还有布局,不在场证明完全是为了应付警方的调查,证据齐全,使人怀疑不得。突破点在于被害人身上的某些东西。而这个时刻表不在场证明只是真相的一半,另一半就是尸体,这又是松本大师的一个谜团,殉情的两人和固定思维模式的陋习构造了这一谜题,当这个谜题和不在场证明谜题结合起来,案件的真相基本就明了了。不在场证明引发出的是凶手嫌疑,并不能解开谜题,解开迷题的关键是手法,也就是凶手如何杀人,这一点就是一个心理陷阱,虽然是一个案件,但这2点要分开讨论,也就是一部作品2个诡计,2个诡计结合起来才能了解真相。

 

只有诡计的作品还不能称得上完美,松本大师优美的文笔将每一个登场角色都描写的传神,饱满。推理小说世界是虚构的世界,人物是为了剧情而存在,就如同东野在诅咒里描述的,当失去了谜题与诡计。推理小说世界的人物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他们不知道为何而存在,当谜题的诅咒传播开,这个世界的人才知道自己的身份,原来我是凶手,原来我是给侦探当龙套的警察,原来我是提供舞台的富翁等等。松本大师是社会派专家,塑造人物方面自然不会差的。登场人物各有其职这是小说的需要,不可避免,如何将他们描写的富有人性,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松本大师却做到了完美,博多地区的老警察,自己的阅历被同事们排斥,只有自己相信疑点调查,完全是出自本能,只有回到家看到妻儿的那刻才有了一丝欣慰,当东京警察来调查,他看到与自己一样抱有疑问的人时,那种激动。虽然东京的年轻人不信任自己的阅历和经验,但他毫不犹豫的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和调查。后来还寄信给年轻人。这位警官在本书的描写不算很多,却是最重要的。此外凶手,凶手的妻子,死者的上司,东京的警察,站台卖水果的人。这些角色都没有一笔带过,走完自己的龙套就完事了。这些角色松本大师都做了细致的描写,算是感激他们为本故事做的贡献,因此,人物形象愈发饱满。在57年创作的小说自然人物角色现实中都有原型,松本大师将这些人物的定位背景描述的尽可能真实,书中没有几亿的大富翁盖了一个奇怪的别墅,也没有什么组织建立的研究所之类的设定,他笔下的人物尽可能的真实,符合当时的时代,这样现在的人看去没有一丝伪和感,虽然没有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感觉,多少能在脑内补完当时的情景。这与欧美一些作家笔下那些前篇一律的NPC有着巨大反差。松本大师对于两位刑警心理活动的描写,推敲案件的经过尤为细致,找到线索,发现希望,继续失望,巨大的心理反差产生的各种情感都在他们身上得以展现。人只有产生激烈的情绪,才能根本上去了解这个人。

 

现在的推理作品,华丽如岛田,炫学如京极,这的确是创新,在推理小说中加入更多的元素,让其本身多元化是吸引读者和市场的模式。纯粹的推理小说越来越少见,松本大师用简洁的文笔写出的点与线确实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犯罪事件终究是人所构成,没有动机的谋杀不存在,杀人事件终归是要有谜的,谜题部分要符合逻辑而精彩。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动机,以现实舞台挥舞着逻辑,情节丝丝落扣,剧情发展非急非疏,不忍释卷,一气呵成。这样的小说若被说成无趣和枯燥,我真的不明白还有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被称作有趣。

 

这个世界也存在一种时刻表,它记录着人类这个物种从出生开始都要做的一些事,虽然不通用,根源却相同,出生,上学,工作,结婚,死亡。这就是我们的时刻表。而他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那是我们的时刻表。但它却有着空白的车站任我们去填写。我们做过的每一分钟都是一个点,当这些点汇集成线,便成为了我们称之为人生的东西,生命就是如此。因为可以书写,才觉得有趣。当凶手妻子在无数次阅读那张58年的时刻表时。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呢。我想她也想在终点前留下属于自己的车站而已。

 

此文纯属读后感而已,如果让我说世界上有谁可以称作大师,我想只有老柯,阿婆和松本大师而已。他们的作品有一种魔力,将你吸入他们的世界。却再也走不出来可又安之若素。能够看到这些作品,真是幸福啊!只恨相知甚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