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在镇子上开着一个百货超市,特土的那种.但是从日杂百货针头线脑烟花火炮到女人香粉家用小电器等等,样样齐全.每到逢双日集市的时候,门前的马路也挤得水泄不通.乡下小卖部前来进货的人形形色色,有的爱说笑,把一个笑话讲上三遍,把我气坏了.有的爱还价,为五角钱讲了一整天价,吃了我们家两顿饭.有的爱偷偷往怀里藏东西,偷点软糖或火柴或女人香粉啥的.我爸爸装作看不见.
他们大概把到镇子上购物当成一种社交,进哪一个店子或不进哪一个店子,是有讲究的.店老板若是讲义气有名望货样多价又便宜,店里人气就旺.采购货物的小老板们根据个人喜好,进不同的店,扎堆地出现在不同的小圈子,彼此看不起,大抵是类似现在白领小资女人们的沙龙.
清明过后,进入农忙时节.前来采购货物的小老板们多了起来.爸爸从早忙到晚,夜深,一边算帐一边跟妈妈闲话家常:
"王老五好久没有来了.昨天我还听陈村的阿三说,他路过街南头王日安的店子时,看见他在里面跟王日安喝着小酒......这狗日的,有奶便是娘,见酒不要命.到现在还欠着我们两百多块没还,就转了家了".
"他跟王日安是本家嘛,算起来,王老五的姑妈的嫂娘的外孙女的亲侄女是王日安的亲娘.不照顾本家的生意,难道来照顾我们外人?"
"本家?那全是假情义.你没听丁村的跛子说吗?!前年端午的时候,他上王日安家赊货,让王日安的肥女人用扫把打了出来......那肥女人虽说嘴上恶,但人心眼也算不错,同行这几年,从没见她在背后说过我们半个不是.街上遇到了我,总要叫声哥.说明这人也是懂理的人.为什么对王老五这样?听说是王老五年轻时不像话,例如赌些小钱,或跟女人们扯不清之类,做些让本家们难堪受脸的事,让本家们看不起."
"那人家怎么说也是本家嘛."
爸爸不吭声,埋头在帐单中找来找去.天快亮了,鸡叫了两遍.寒雾中的街头已有人走动,街头的小贩们开始抢占卖货的位置,说话声和打闹声交织.人慢慢多起来.再过一小时,集市就要开始了.
我从睡梦中被吵醒.
窗外,天空暗蓝暗蓝的.街北头的那两个卖豆腐的跛子一边走一边大声争执政策是否英明.其中一个显然见过一点世面,大声背颂昨晚电视上穿西装者的讲话.但是被另一个跛子急促打断.他只是理直气壮说了一句,让我过了二十年还记得:
"穷人不听富人捅,
炮桐树开花下麦种"
"捅"字,在方言里,意为教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