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次跨距跨脚的MACD应用

(2014-10-10 09:41:35)
标签:

股票

财耕谈

大势研判

麦氏理论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陈少川

在“麦氏理论”的应用中两个总结,即四个步骤与四个条件而已,四个步骤以成交量为基准,然后再推导到价格研判,主要的条件设定在这两个部份,占据盘面论证的70%效果,所以会更为重视均量线及均价线使用。

四个条件设定应用最重要还是在四个步骤确认后的使用,偏重在20KD与MACD的配合论证,一旦确认这两个指标已经达到可以形成有利的改变,就直接进行价格的判断与操作应用,主要是让初学者可以很轻松的把握这些应用规律。

http://caigengtan.com/media/media/2014/10/1009-05sibk7v.jpg

基本上双保险指标的应用有几个关键条件与改变,一是先确认20KD的优势,然后在推演到MACD的应用,事实上20KD的指标设定应用过程中也关系到扣减法的概念,即当预知对应20日均价线属于“扣低而助涨”后,此时可以预判20KD将会轻易拔高,此时就可以率先采取事先的操作与应用。

当20日均价线本身属于“扣高而助跌”时,在常态的状况下即使出现20KD向上交叉,都不代表它一定会有助涨要素,但不能排除它也会在瞬间放量后就上涨,举例周四的万向钱潮(000559)的涨势,从均价线的趋势条件要素来看它的确不应该会有强势拔高上涨的要件,但也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大成交量后而拔高,此时的操作表示介入者以主动买高的方式直接将股价拉高,这样就会衍生两个问题:

1、不合理的强势拔高,主要来自于资金投入,即属于“垫高成本加码买进”的炒作,第二天是否可以如此延续如此强势的拔高呢?这个很难认定,通常都不会再延续,所以不排除第二天回调下跌的倾向。但因为近期缩量下跌超过30天,形成10与20日均量线压到最低,前期介入者等不及所以才去快速发动,目的是拉高股价形成净值提高的操作,关键就在8月19日的收盘14.80元多方如何持续的突破改变,必须再动用大量资金推动,否则会有拉高到某一个高位后瞬间跌回20日均价线附近,这就是过度炒作的因素,只是无法解释为何介入者要如此操作;

2、前期介入者从6月13日到8月19日的48天中,换手率高达281%,均价就在12.54元(以大智慧软件为准),本次的低位价正好在此,成本因素导致必须发动拉高,表示介入者经过足够的时间周期累积换手后形成有力的筹码锁定,此时多方在已经掌握相对多数筹码的锁定下,随时可以采取发动,即多方可以采取股价持续下跌却持续缩量,形成低量下跌,甚至于极低量萎缩下跌的状况,一旦发动,一日增量就可以立马改变原来价格的颓势,正所谓市场常常提到的“一日上涨跨越数十天”的涨势。只要前面介入者没有拔高后释放持股,也可以维持在高位持续修复不跌,最重要在于后续的股价演变。

上述两种状况说明多方掌握绝对优势后的发动,主动权与主控权在多方手中,发动与不发动在于介入者想干什么与不想干什么?不过有一个重要思路,通常都不会允许跌太多,因为跌多了净值降低,介入者看到账面效益不彰都会难以接受,这个时候自然会拉一把。

要试图解释介入者的操作行为与心理倾向实在不容易,但还是可以从一些条件因素的观察找到依据跟进,其中前面谈到的20KD是一个方式,MACD的应用也是另一个重要条件观察。例如以10、20、9天的MACD形态来看,第一个低点完成在8月29日,其后拉高,但到9月9日高位后下跌,此时MACD进行第二个低位的横向修复,一般状况下第二次的下跌时间周期通常会在5~8天完成跌势后开始拔高。

比对发现9月22日就是一次再压低后的确认完成,所以才有后面的拔高,到确认可以上扬要到9月24日开始,当形成双保险战法操作要件后,它也俱备一次强势拔高优势。

涨与不涨并不能用类似说法做完整的说明与解读,主要看介入者的操作态度,但类似这样锁定筹码的个股必须要用细心与耐心等候才可以战胜主要操作者的思路想法,因为他可以根本不急于表态,容忍度高,耐力十足,时间周期可以拉长,只怕一般散户会受不了、等不及。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