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耕谈】放量反攻护守长多量潮

(2013-11-15 10:13:03)
标签:

财耕谈

曹伟

大势研判

股票

麦氏理论

分类: 市场解读

从开盘后的上涨力度来看,是非常强的架势,这个势头大家千万不要小视。30分钟已经给出213亿元的成交量能,以此持续推进的行为来看,那么第一个小时应该会超过400亿元。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释放量行为对量潮趋势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60、120日均量线涨势的延续,这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前几个交易日因为压缩量致使60、120日均量线扣高走低,但依照量能分析基础,还不是造成60、120日量潮下跌的行为,只不过是计算造成的现象而已,一般是需要一定的关系系数来验证才会形成有效的转变,这是本栏的量能分析独有的分析特色。在此基础上,也让本栏能够积极看待大幅度缩量的行为,而且在逼近关系系数的时间节点上,增量的意义非同凡响。

http://caigengtan.com/media/media/2013/11/1511-2eiavo8l.jpg
 
细说这个状况,还是要提醒大家能够回想本栏在近阶段所坚持的量潮分析结果,虽然过程中反复波动与跌宕,甚至一度遭到各方质疑,但今天的结果应该让大家明白成交量分析的优越性和科学性,特别实效的反应出了行情变动的客观规律,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熟悉量能分析的投资者,对关系系数的认识应该不陌生,倘若有所疑问,就请阅读麦氏理论相关书籍,里面都有详尽的阐述。比如60日均量线的关系系数是7.75天,而今天就是造成60日均量线扣高走低持续到第7个交易日,依照目前的量能水平来看,显然是可以放大到964亿元以上而促成60日均量线扣低走高,这就可以继续保持60日均量线的原有涨势,而周四已经促成120日均量线的上涨,维持其涨势。

这个状况从量能增减到区域量潮的发展格局来看,今天的增量就是最为及时而有效的,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尤其是还能够如此有序稳步增量推升的行为,更容易激发投资者的跟进,所以才会出现节节攀高的势态。

这个过程能够怎样延续?对许多投资者来说,也会是一个疑问。坦白说,就本栏的观察角度,若以成交量能的变动来看,根本不需要考虑指数会怎样上涨?能涨多少?会否再调?因为价格的涨跌仍然会是一个大区间的波动状态,涨或持续涨,调或持续调,只要能够保持60、120日量潮周期的涨势,那么这都只不过是大盘自身的结构性调整状态,不影响个股自然的涨跌变动。

所以,虽然盘势反复波动,但本栏仍然积极看待市场所赋予的机会,今天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这个情况告诉我们,大家无需担忧指数快速拉升后会面临的调整和波动格局,完全可以依循长期涨势量潮的趋势发展来进行操作,这也是为何之前本栏一直强调压低可借低承接,但反击时要注意在没有有效扭转确立20日周期涨势之前,也应兑现利润。

在此格局下,所以本栏也说明比较好的放量反击行为应发生在11月20日之后,这是本栏之前就已经说明过的情况,从今天来看,似乎有提前反应的势头,但仍然会面临着20日周期下跌的困扰,至少会产生短时间里头的阻碍,这是遵循20日均价线的移动趋势,技术上的解读是这样,至于是否必然如此,也是只能结果走完才能清楚,但过程中我们要做出怎样的抉择,坦白说,也是会因人而异。

不过本栏会严格遵守客观的技术结构,选择不抵抗不反抗20日均价线的下跌行为,这也是顺应了本栏早前在10月23日一根长阴下穿5、10和20日均价线,并造成其三叉助跌后,本栏就特别说明其20天的盘整周期,以此其时间点就恰好是落在下周三之后。

http://caigengtan.com/media/media/2013/11/1511-5peh0sun.jpg
 
当然,如此说明并非是就要在此折返下跌了,而是一种自然节奏的波动状态,怎样变动?如何拉锯?这都不要去推测,关键是在于一种休养生息的考虑,其实会是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反而对拉升后稳固再攻会更加利于后续推进。

所以对许多投资者而言,可以放开自己的情绪,遵守客观结构,进行波动式的交易,但这存在各种风险,比如卖出的股票继续大涨,换入的股票反而下跌,所以对于不同的投资者,一定要知己知彼,不要盲目追寻任何一种分析或模式,都是较为片面的,对于本栏的分析也是如此,不求大家顶礼膜拜,但求平常心看待,仅作参考即可。股市之大,无人能及,有个一次两次的巧合,就当碰巧罢了。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