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6月20日)开盘论市: 去势如下坡车,避开就好。
(2013-06-20 10:35:36)
标签:
财经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杂谈 |
在上证指数的走势分析中最重要的是趋势的研判,其中最俱有关键影响是来自于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影响。本栏的统计中得知,俱有高达80%以上的干扰关键在量与价,即所有涨涨跌跌都在量与价的演绎中做出了说明与解答,所以只要针对量与价的趋势中进行观察判断,等于掌握了80%以上的趋势演变,其他枝末细节的变化诸如瞬间消息面的影响,只能影响一时无法影响趋势,说明趋势才是最终的关键。
量与价形成的趋势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如形态本身一定是跟着趋势走,然后才到辅助指标的应用。为何叫辅助指标呢?就是为了辅助你操作应用,绝对不是因为指标呈现那种形态后,依据指标进行论断,这会是本末倒置。
话虽如此,但市场习惯用指标进行验证,然后会说“指标很准”。事实上所有指标反映的是价格问题而已,因为多数的指标计算公式都是以收盘价格为基准,有部份依据成交量,但多数只能谈到量潮演变中的皮毛,无法深入应用。
指标的应用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依据其特性与特征进行论证,这个论证必须回归到价格的趋势看待,不能未来看指标特性而特性,例如市场通常会说“指标超跌”,这是概念上巨大的错误,指标哪有超跌的概念呢?显然将计算公式的特殊性搞错,也不知道第一个翻译指标使用者为何如此使用?而且一错到底。
市场总有一些习惯应用模式,例如习惯使用9KD,为何是9KD呢?没有人知道其中原因,只因为拿来使用而使用,没有进一步思考其中的弊端,所以都错误的使用了指标参数而不自知。更重要是因为不明究里,所以继续错下去。例如上周四跌到2148点,如果使用9KD,已经跌到位,但这四天的修整它已经反应不出来,可是今天再下跌,它又再度扩大跌幅,此时形成的形态破坏差异也拉大。
为何如此?这就是错误引用后产生错误的概念,如果还以为必然是如此,没有进行调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就会搞错,因为指标的形态显示是错误,自然也就会解读错误了。这是无可厚非的,这是错误解读指标的背离或是超跌而不自知,也容易引发一般人说的指标不准。其实,指标根本就没有准不准的问题,而是解读问题,所有工具都是解读,只有用对了参数才不会做出错误解读。
显然,这个时候,或是今天的再下跌,再创新低不是因为指标超跌衍生的下跌,而是趋势使然,因为量与价的趋势本属下跌,所以指标反映的是趋势的再扩大与演变。指标必须配合均价线参数使用,这是本栏研究后发现的铁律,如果没有如此使用会很容易犯错。今天的再下跌已经证明,也说明市场为何会错误的原因。
缩量弱势的下跌,加上破底创新低的下跌,还有两周的时间,如此的运行对多方非常不利,只要记得一句话:“量潮趋势下跌,缩量创新低量就会在创新低点”,如此而已。今日的跌势已明,不需要多论述,尤其是到周五以后的跌势会更让市场傻眼,吓一跳。去势如下坡车,势不可挡,避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