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6月3日)开盘论市: 涨势中的修整后会再创新高。
(2013-06-03 10:43:19)
标签:
财经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杂谈 |
股票市场永远都会存在多空论辩,即使是明显的多或空走势的格局,也都有相反方向看法的对弈,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少对方,否则就无法成局。因此,不管那个时候都会有多空看法的论述,事实上上看多或看空都不重要,看涨看跌也都不是关键,重点在于是否可以事先将看法讲解得清楚,可以让外人通过文字的说明了解为何看涨,或是看跌,这样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如果要完整的讲解股市的变动,其实就是多与空的交错而已,多中有空、空中有多,多与空永远都是对立,也必然是依附存在,不管任何时刻的某一方,都会想要歼灭对方,但用语都不可能存在歼灭的问题,因为一旦歼灭了就不成为市场。
市场永远都存在三种状况,一种是常态状况下,第二种是非常态状况,第三种是两种状况之内的归类。在常态中的涨跌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大致上都不会偏离常态区域太大,但类似这样的常态状况很难分出胜负与输赢,通常都会形成相互的区间拉锯,所以最后就会进入非常态的状况进行演绎。
所谓非传统的对弈,事实上就是超出绝大多数人的预料范围,也只有在这样的状况下才可能出现绝对的输赢变化,所以非常态的演变,通常不是大涨,或是超级涨势,就是大跌,或是超级跌势。即不相信会涨,这样的涨势会涨到让你不敢相信,也无法想像;不相信会跌,偏偏会跌到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为何会有如此的差异呢?很简单,这些状况都是人性的倾向与演绎形成,就因为人参与的事件,所以才会如此的复杂难料。很多时候必须用非常复杂的条件加以推演才可以找到真正的关键问题,也可以在根本就不必理会的时候,反而出现返璞归真的相对效果,即越是在意涨跌反而越是掌握不到,越不在意时,任何的判断反而更精准。
说得简单一点,市场其实就是供需问题而已,大有大的供需条件,小有小的供需,各有各的影响,可以清楚的区分,但有些时候也分不清楚,因为彼此都会形成相互的影响与干扰,等于虽然没有直接的参与,但间接的牵连在其中,所以千丝万缕,只要抽丝剥茧,任何原来没有关系的都会变成有关,但即使真的有关系,也不见得就会存在一定的影响,这就是股市,一个难以清楚说明白的市场。
越是无法说清楚、讲明白,就越有越多人试图去解读它,所以会形成很多不同观点的论述,也会构成很多看起来简单有复杂的状况演变,因此衍生出很多各种简单也复杂的分析,可以高于庙堂之上的影响因素,也可以回归到市井小民、贩夫走卒的沟通交流,是从上到下的变化,也可以从下到上的演变,至于最后的情况如何?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表示,这个就是股市。
目前市场出现很多人用简单的指标说明,的确它会起到一些影响,因为在一般使用者而言,基本上已经足以说明参与者的心态,但是否这样的状况就可以认定为市场的决定因素呢?不尽然,还有趋势主导关系的排序,自然就有顺序条件应用的差别,更有大小关系的对应,如果不明白这些就会错误的使用了分析的步骤与过程。
例如市场习惯使用的KD与MACD指标的形态倾向,几乎谈到形态的高位背离,然后谈到会有一波明显的回调需求,事实上指标形态显示的是“涨势中的修整”,不管怎么修整还是涨势,最重要因素在于所有均量线的趋势已经明显上扬,加上均价线的趋势,尤其来自于60日均价线的趋势结构,上证指数已经稳稳的站上60日均价线,加上20日均价线的助推动作,多方可以围绕在这个趋势而继续向上,所以就不存在下跌的动作,只是回调修整后准备再上涨的状况演变而已。
多方会因为增量后形成有力的“以量破价”形态进行演绎,构成“看似下跌却上涨”的有利走势,属于“垫高成本加码拉抬”的典型走势,这个操作演变最大的差异在于资金的大小投入状况的演变,一般分析很难注意到这一点,所以赢将所有关注重点放在这里。
今天最重要的支撑来自于60日均价线的扣减2273点,更重要在于20日均价线的推升助涨,所以指数可以轻易维持在10日均价线之上,然后伺机再度创新高,尤其本周多方有能力重新回到2328点之上,然后再伺机挑战2347点,最高的目标在2359点之上,可以达到2365点,请拭目以待。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