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亮话天窗
亮话天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977
  • 关注人气:1,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耕谈】短优限高偏个股

(2013-05-13 10:40:15)
标签:

财经

大势研判

股票

麦氏理论

分类: 财经要闻

作者:亮话天窗

股票操作,顺势者昌,逆势者衰。这是铁律,毋庸置疑。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投资者,又会因为对行情认识的不同,自身对趋势依循的评判基础不同,而产生许多差异,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在某个特定的时点上,有的顺势操作,有的逆势交易,其最大的差异,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就在于应用的分析方法不同而产生。但法无定法,万物皆为法,所以人人不同,也因万物本无同。所以不可强求人人都获利,这是有违市场的。但来到股市里,每个投资者都削尖了脑袋要赚钱,那么只有自知冷暖了。

依循麦氏理论的分析,周一的交易少不了多个心眼,给市场一些动荡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周末各类信息的冲击,以最终确立市场会如何接续之前的趋势发展格局。关于各类好坏消息,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这里头水的深浅不是蹚出来的。所以我们还是以时间来证明一切,不管第一个小时怎样变动,我们静观其变,主要是在于周K线本身并非极为有利的状态,这反应在12周均价线的下跌,而且已经和移动着的指数近在唇齿,但依循麦氏理论的分析方法,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其下跌行为,而且依照当前客观结构,未来4周里头都不易改变其下跌趋势。

如此显然我们还是会在未来几周里头,面临12周均价线下跌的阻碍,这样就不合适奢望指数可以在向上戳穿12周均价线后,还可以持续推进,一方面是受其下跌牵制徘徊不前,另外一方面则是压回修整以待有效改变其跌势后再攻坚作价。但无论何种方式,显然都是会对市场构成一定的抑制作用,那么以此来看待行情发展,就可以不要期待在此持续攻坚,而应主动回避其趋势性压力。

这是从周K线结构来看,但这似乎和短期累积的优势有所矛盾,的确是这样的状况,因为依照5、10和20日周期的移动关系看,已经是构成三叉助涨线,这是可以产生短期里头的积极效应的。依照日K线的短期优势,完全有条件给投资者信心向60日均价线进攻,因为下方4条均价线都是扣低走高而上涨的,且短期三叉助涨线也可以产生积极攻坚势态,那么这并非是不可能实现的,倘若不考虑周K线的影响,那么往60日均价线推进显然就会是一个鲜明的旗帜。

但如何来权衡这样的矛盾,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清楚麦氏理论所阐述的十大原则,比如大小原则,及排列关系,就足以说明即使攻击到60日均价线,但也要再回头整理,否则不易持续推进。而麦氏理论的“周线为主,日线为辅”的思想,更足以让我们明白轻重缓急之分。

总结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确立“短优被限高”的客观事实,如此一方面既要降低对优势基础的期望值,另外一方面也要主动防范上方不可扭转的阻碍和压力。如此来分析观察日、周K线在时间关系上的不同,那么就可以趋利避害,比如以日K线观察,可以积极观察符合自己操作模式的个股,以把握自己可以掌握的波段应用操作,但周K线的结构却会抑制价格持续向上拓展,而且随着时间推后,12周均价线会更低,从理论的基础出发这就会压迫指数走低。

这么来看,短期可积极参与,但进入下半周临近周K线收盘前,也应该选择回避其可能会产生的不利,这既是对本周的观察,也是对下周的防范。如此岂能不清楚自己如何选择?

从盘面中来看,熟悉本栏过去几周反复探讨说明的选股对象,不难理解为何浪潮信息(000977)可以持续向上推进,也容易获取北方导航(600435)涨停的基础。此类个股举不胜举,但重点不在于哪只股票涨的好,关键还是在于方法模式的掌握,以此类推,举一反三,推而广之,就是可盈利的操作模式。

操作上仍然如此,继续从短优限高的角度来看待区间波动,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符合自己操作模式的个股,把握自己可以掌握的波段应用操作。

注:上证指数周、日K线走势图

http://imigu.com/assets/medias/000/007/869/d16e75d413bd27399c2796b26f132283-original.jpg?1368415706

http://imigu.com/assets/medias/000/007/870/9d0356e7bb03bc2ec8822e07422b02cd-original.jpg?1368415706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