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五(5月10日)开盘论市:进一步洗盘换手增量,决战下周。

(2013-05-10 09:26:05)
标签:

财经

大势研判

股票

麦氏理论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对于周四上证指数成交量放大到911亿元,但指数还是收黑,市场多数的看法都会认为这样的结果不利于多方的修整或是上攻,甚至于会认为会有下跌之虞,通常基本的论断是因为下跌。如果不跌就会倾向偏好角度解释,等于日成交量的增减判断在于涨跌结果判断,等于量潮的看法重点在于当日的结果。这样的应用说明没有依据量潮趋势加以演绎与解读,只是针对最后结果进行涨跌判断,是见树不见林,是看到结果而决定了答案,这样的观点的确不符合趋势的演变,也无法完整解读盘面的演绎。

市场对成交量的认识与了解基本上都只是简单依据增减进行说明而已,关键在于价格的涨跌基础来看成交量,而增与减的判断几乎是建制在目测的基础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但市场绝大多数的应用者都是如此,即所谓的“量大”与“量小”几乎都已目测为准,眼睛看到量大就算量大,看到量小就视为量小,到底多大的比率是“大”,多小的比率为“小”?几乎说不出所以然。 

几乎所有的技术分析者都会倾向以价格分析为主,以量潮分析为辅,因此任何的谈论都是依据价格为主导,虽说量潮很重要,但都只是作为判断涨跌的辅佐而已,不是作为主要的依据,难免会依据价格涨跌来论断盘势的涨跌,这样就失去了看盘势的本质,也容易受到涨跌的牵制,通常也会跟着价格而走。 

麦氏理论以量潮分析为根本,更完整的解读了每一次成交量的演绎,也更精准的说明了量潮的关系,依据量潮的增与减形成的大小比率关系,针对不同周期的条件进行比较,可以更完整,也更俱有科学性的应用,同时可以做到依据数据条件说话的应用方式,这样就可以形成“标准化的分析模式”,因为标准化,所以所有的应用者的答案与结果都会一样。

当量潮的概念解决了以后,对于周四的911亿元,到底是不是大量?算不算大量?这个量是利是弊立马显现。即在修整周期的过程中,进入某一个时间周期的变化时,一旦出现那一种量潮的增减变化,就是一次很好的说明与认定,其中尤其是针对20天周期的量潮模式应用,更可以完整的解读市场的真实状况。因此,周四的上证指数下跌,但成交量放大,是明显的压低洗盘状况的变化,重点在于为何要进一步洗盘?洗盘的目的是为什么?这个答案在当天会有分歧,但第二天的涨跌马上会给出答案,今天开始证明。

在周四的推演中已经告诉读者,上证指数911亿元成交量是好事,是一次推升上涨的明确显示,因为只要看到20日均量线持续的推升,就可以知道这是增量的预期与准备,也是准备向上突破前夕的一个增量证明。这个部份的基础是来自于20天周期的修整完成,一旦完成这个结构以后,多方的再上涨已经不是问题,只是要不要强势发动攻坚的差别而已。 

周二谈到,多方可以延续上涨,但还有两次回调修整的要求,所以即便是今日再度拉高来到2244点,或是今日直接拉高就已经越过周四的高点,目前正向周三的高点推进,有没有条件推进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快速发动攻势,不是不能强攻,而是强攻也不会立刻成功克服上方反压,还需要多几次震荡修整。 

多几次来来回回的波动震荡是必然,这个状况反而适合个股的表现,所以此时不必在于大盘指数的涨涨跌跌,应该将所有的操作放在个股的掌握上。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很多个股已经领先上涨,如果不针对这些个股进行操作,反而将重点放在大盘涨跌的等待,这样就会错失良机,因为个股的上涨绝对不是集体行动,通常都是单独个别的发动后,等待多数人发现时已经涨了一段。

此时此刻一定要偏重在个股的把握上进行,不必理会大盘是否真的上涨,因为上证指数的上涨时毫无疑问的事实,本周修整,不管是站稳在2206点,或是2211点,还是2225点,还是2236点,说明多方都俱有十足稳健的基础,而且会形成“看起来最不起眼时偏偏上涨”,“眼看已经可以明确看涨时偏偏会下跌”,最重要的是市场的心理因素,绝对不是目测的观察认定涨跌,而是事实状况的演绎,这个最为重要。

今天收周线,多方已经掌握事实优势,对后市的演变及发展几乎已经到了毫无疑问的地步,这是量潮先行启动的启发,只有从量潮角度思考观察才可以率先的发现与把握,一定要跳脱价格的角度思路进入量潮的关键应用,否则就会错看行情。周K线真正的涨势再下周,本周只是先行准备,下周会更完整与明朗,个股的强势表现在本周已经开始。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