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演绎说明,力守2159点不难
(2013-04-16 10:58:52)
标签:
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市场对均量线及均价线应用常常会有几个不同的概念,一般会认为“所有线都是不存在的现象”,这个概念时对的,因为所有线都是为了方便使用与说明而设定,所以本来是无线,线是时间周期规划应用而已。
所有线是解读不同参与者的因为不同时间周期,产生不同心理情绪承受能力,与行为模式的一个应用,绝对不是那个线很准,非常管用。
还有使用者将那一条线称为“生命线”,言下之意是必须站上这条线才俱有生命意义,跌破以后就等于“生命已死”,即跌破那条线就是跌破所有重要支撑,已经不能做多,真的如此吗?其实也不竟然。
甚至于有人绘声绘影的说,因为“主力”知道市场的行为,所以常常会刻意去画线,这个更是无稽之谈,多数人会说这个话都是因为不是真正熟知“主力”的作为,以为主力就非常厉害,很了不起,将主力神话,其实都不对。
通常在使用线的分析时会犯了几个毛病,一是当跌到哪个区域时才发现原来是那一条线的关系,或是等到结果出来以后才知道原来是那个线的影响与作用。是否那一条线真俱有影响力?如何界定?根本说不清楚。
举例年线,如果设定240天会比较合理,但多数都以为是250天,重点是06年以后A股市场的年交易日都没有超过243点,所以250天是不合理设定,可以认定以250天作为年线是不懂技术分析使用者的错误。
当然240天与250天之间的差值不大,问题是需要使用到年线吗?年线的使用其假设是“在这一年中还有持股者”。近期上证指数换手率为222天,等于这个时间之外,该卖的早已经卖光了,所以使用年线也只是心理情绪的解读,没有实际的作用。
以A股市场过去的换手率估算,一年高达6~7倍的换手,以6被计算,40天后,该卖的早就卖了,谁还持有呢?即使真有没卖出的,再拉长一点,超过60天,早已经卖光了,处理套牢者与机构长期持有者不会卖出以为,从统计上分析,早已经清仓了。
如果明白这些概念,那么本栏所有说明你就会理解。如果无法理解,说明对统计的概念不清楚,以为统计就是必然性,那就大错特错。统计归纳可以找到前后投入的蛛丝马迹,就因为可以找到先前俱有长期投入效果的区域,所以也可以作为一个长周期观察与判断的依据,所以2150点一定会有守。
所有可以力守的点位,没有必然不会跌破的道理,也没有一定跌破的理由,都存在一定的概率,就看如何使用其有效性的概率而已。本栏在过去的统计与应用中都是如此使用,所以本栏坚信,2150点会守得住,因为这是当时起动上涨最重要的一个滩头堡,也是多方最后必须防守的点位,所以一定会力守不会跌破。
即使跌破,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重新拉回来就好。因为强势就会力守2159点不会跌破后开始反击;若是弱势,那么2159点会跌破,甚至于2150点也会跌破,但跌破也不代表有什么大不了,或是天塌下来,只要后面重新拉起来就可以。
过去的技术分析概念已经误导很多使用者,总以为只“有支撑就不能跌破”,其实这个概念是不对的,从来就没有那个点位区域是必然有支撑,最后都是市场的共识,即众志成城形成的点位支撑,所以不是支撑不能跌破,而是一旦回到这里后,如何激起市场的“众志成城”?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不管那个点都是会跌破,点本身已经不俱有任何参考意义。
《麦氏理论》建立的分析概念是如此,如果你无法理解与接受也是正常,因为已经错误解读了技术分析,难免会错误的以为那个点不该跌破,或是那个区域会有强大的支撑,或是必然会跌破等等。跌破与不跌破都是市场行为,市场一切信息与行为才是最终的答案与结果,事先的推演说明才是最好的分析模式,不是事后的解释为何涨?或是为何跌?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市场对均量线及均价线应用常常会有几个不同的概念,一般会认为“所有线都是不存在的现象”,这个概念时对的,因为所有线都是为了方便使用与说明而设定,所以本来是无线,线是时间周期规划应用而已。
所有线是解读不同参与者的因为不同时间周期,产生不同心理情绪承受能力,与行为模式的一个应用,绝对不是那个线很准,非常管用。
还有使用者将那一条线称为“生命线”,言下之意是必须站上这条线才俱有生命意义,跌破以后就等于“生命已死”,即跌破那条线就是跌破所有重要支撑,已经不能做多,真的如此吗?其实也不竟然。
甚至于有人绘声绘影的说,因为“主力”知道市场的行为,所以常常会刻意去画线,这个更是无稽之谈,多数人会说这个话都是因为不是真正熟知“主力”的作为,以为主力就非常厉害,很了不起,将主力神话,其实都不对。
通常在使用线的分析时会犯了几个毛病,一是当跌到哪个区域时才发现原来是那一条线的关系,或是等到结果出来以后才知道原来是那个线的影响与作用。是否那一条线真俱有影响力?如何界定?根本说不清楚。
举例年线,如果设定240天会比较合理,但多数都以为是250天,重点是06年以后A股市场的年交易日都没有超过243点,所以250天是不合理设定,可以认定以250天作为年线是不懂技术分析使用者的错误。
当然240天与250天之间的差值不大,问题是需要使用到年线吗?年线的使用其假设是“在这一年中还有持股者”。近期上证指数换手率为222天,等于这个时间之外,该卖的早已经卖光了,所以使用年线也只是心理情绪的解读,没有实际的作用。
以A股市场过去的换手率估算,一年高达6~7倍的换手,以6被计算,40天后,该卖的早就卖了,谁还持有呢?即使真有没卖出的,再拉长一点,超过60天,早已经卖光了,处理套牢者与机构长期持有者不会卖出以为,从统计上分析,早已经清仓了。
如果明白这些概念,那么本栏所有说明你就会理解。如果无法理解,说明对统计的概念不清楚,以为统计就是必然性,那就大错特错。统计归纳可以找到前后投入的蛛丝马迹,就因为可以找到先前俱有长期投入效果的区域,所以也可以作为一个长周期观察与判断的依据,所以2150点一定会有守。
所有可以力守的点位,没有必然不会跌破的道理,也没有一定跌破的理由,都存在一定的概率,就看如何使用其有效性的概率而已。本栏在过去的统计与应用中都是如此使用,所以本栏坚信,2150点会守得住,因为这是当时起动上涨最重要的一个滩头堡,也是多方最后必须防守的点位,所以一定会力守不会跌破。
即使跌破,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重新拉回来就好。因为强势就会力守2159点不会跌破后开始反击;若是弱势,那么2159点会跌破,甚至于2150点也会跌破,但跌破也不代表有什么大不了,或是天塌下来,只要后面重新拉起来就可以。
过去的技术分析概念已经误导很多使用者,总以为只“有支撑就不能跌破”,其实这个概念是不对的,从来就没有那个点位区域是必然有支撑,最后都是市场的共识,即众志成城形成的点位支撑,所以不是支撑不能跌破,而是一旦回到这里后,如何激起市场的“众志成城”?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不管那个点都是会跌破,点本身已经不俱有任何参考意义。
《麦氏理论》建立的分析概念是如此,如果你无法理解与接受也是正常,因为已经错误解读了技术分析,难免会错误的以为那个点不该跌破,或是那个区域会有强大的支撑,或是必然会跌破等等。跌破与不跌破都是市场行为,市场一切信息与行为才是最终的答案与结果,事先的推演说明才是最好的分析模式,不是事后的解释为何涨?或是为何跌?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