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4月16日)开盘论市:力守2159点后积极反击,压低而后涨。
(2013-04-16 10:35:21)
标签:
财经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这一刻,对股市的信任与信心,加上市场本身的优胜劣汰条件,针对个股的选择更为重要。此时此刻,如果因为看到盘面的弱化才开始担心,估计这个担心也已经多余了。通常到这一刻,所以看坏的理由会变本加厉,原来也只是稍微不看好,但因为这样的演变后,等于支持了原来不看好的理由,使到本来就无意看好,这个时候的理由就更充份,难免也会肆无忌惮的看跌,等于看跌将进入绝对跌的阶段。
看坏行情与绝对看坏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每一次当行情不被看好时,总可以找到很多不看好的理由。其实这些理由在上涨的时候一样存在,但在上涨的阶段通常都不会在意这些问题,一旦下跌时就会提出来说明,这个经验告诉我们,事实上所有看涨或是看跌的理由都是因为讲解的需要而提出,不是因为推演结果的佐证。
可以如此假设,先选择看涨,或是看跌,然后再找理由来佐证,你可以为上涨涨到千百个理由,也可以为看跌找到一样多得数不清的理由,等于是先有方向性选择后再找理由来解释,一样可以说得通。这个经验告诉我们,不管看涨看跌,如果是因为看到结果出来后找理由,一定可以找到无数支持的理由,要怎么解读都可以。
从本栏的观点来说,看涨看跌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最终还是在实际的把握,个股点位上的选择,加上资金的分配,这个才是决定最终是否获利的关键。选股操作难免犯错,只要不是错得很离谱就可以补救,最重要的是不能犯了方向性选择的错误。
例如,到了今天,所有下跌条件已经显现出来,这个时候看跌,谁都知道了。此时如果真会下跌,一定是跌到你不敢想像,跌到你不敢看,跌到你手脚都软,因为已经全面看跌了,不跌死人才怪。另一种状况是,当几乎进入全面看跌时,要不是继续再大跌,要不就是开始反击上涨,此时就看你要如何解读。
依据《麦氏理论》的均量线趋势来谈,的确到目前为止,除了120日均量线还在“扣低而助涨”之外,其余如10、20、60日均量线都已经形成明显的助跌,其中10与20日均量线已经跌破120日均量线,代表中短期的卖压向长期积压,造成长期对抗中短期的争夺。这个状况符合在之前本栏谈到的状况,必须先看到10与20日均量线向下交叉120日均量线后才可以出现量潮的洗盘,目前已经进入这个阶段的演绎。
如何解读120日均量线的上升呢?别忘记,它是一个长周期的统计,是因为依据120天的计算,假设这120天的投入者其持股的数量与成本。这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不代表必然就有这个条件的存在。所有均量线及均价线都是为了方便说明与应用而设定的线,它本来就没有,只是在应用时使用的概念,所以有线也等于无线,看你如何采用。
所有线的概念,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因为解读这个时间周期内参与者的应用状况,也许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投入,也许正好有这样的投入,差别在于如何应用与解读。从常态的统计来说,它还是俱有一定的观察与判断作用,即从不同时间周期介入者他的作为,已经他的心理情绪与行为模式去解读,基本如此,或是理应如此,但总有例外发生。
所有统计本身就是在找寻一个常态的分配问题,不代表找到一个必然的因素与结果,或是答案,只要知道这些概念,那么就知道“线”的应用,也不必针对那个线的作用进行辩驳,因为它有可行性,也俱有不确定性,当然也就不一定可靠,等于没有一定的确确结果,重点在于趋势的倾向性解读而已。
之所有坚定的认为2150点会力守,是因为从低位拉起来后的量潮已经改变,形成多头形态的走势与趋势,这样的趋势不会轻易的在短时间内就被改变,即使真要改变也需要有两个很重要的形态出现,一是积极拉高后放更大量出脱,这个现象至今没有;二是拉长时间周期后开始扭转与改变原来的平衡,这一点也没有,所以可以认定不会轻易下跌,或是跌破2150点。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这一刻,对股市的信任与信心,加上市场本身的优胜劣汰条件,针对个股的选择更为重要。此时此刻,如果因为看到盘面的弱化才开始担心,估计这个担心也已经多余了。通常到这一刻,所以看坏的理由会变本加厉,原来也只是稍微不看好,但因为这样的演变后,等于支持了原来不看好的理由,使到本来就无意看好,这个时候的理由就更充份,难免也会肆无忌惮的看跌,等于看跌将进入绝对跌的阶段。
看坏行情与绝对看坏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每一次当行情不被看好时,总可以找到很多不看好的理由。其实这些理由在上涨的时候一样存在,但在上涨的阶段通常都不会在意这些问题,一旦下跌时就会提出来说明,这个经验告诉我们,事实上所有看涨或是看跌的理由都是因为讲解的需要而提出,不是因为推演结果的佐证。
可以如此假设,先选择看涨,或是看跌,然后再找理由来佐证,你可以为上涨涨到千百个理由,也可以为看跌找到一样多得数不清的理由,等于是先有方向性选择后再找理由来解释,一样可以说得通。这个经验告诉我们,不管看涨看跌,如果是因为看到结果出来后找理由,一定可以找到无数支持的理由,要怎么解读都可以。
从本栏的观点来说,看涨看跌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最终还是在实际的把握,个股点位上的选择,加上资金的分配,这个才是决定最终是否获利的关键。选股操作难免犯错,只要不是错得很离谱就可以补救,最重要的是不能犯了方向性选择的错误。
例如,到了今天,所有下跌条件已经显现出来,这个时候看跌,谁都知道了。此时如果真会下跌,一定是跌到你不敢想像,跌到你不敢看,跌到你手脚都软,因为已经全面看跌了,不跌死人才怪。另一种状况是,当几乎进入全面看跌时,要不是继续再大跌,要不就是开始反击上涨,此时就看你要如何解读。
依据《麦氏理论》的均量线趋势来谈,的确到目前为止,除了120日均量线还在“扣低而助涨”之外,其余如10、20、60日均量线都已经形成明显的助跌,其中10与20日均量线已经跌破120日均量线,代表中短期的卖压向长期积压,造成长期对抗中短期的争夺。这个状况符合在之前本栏谈到的状况,必须先看到10与20日均量线向下交叉120日均量线后才可以出现量潮的洗盘,目前已经进入这个阶段的演绎。
如何解读120日均量线的上升呢?别忘记,它是一个长周期的统计,是因为依据120天的计算,假设这120天的投入者其持股的数量与成本。这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不代表必然就有这个条件的存在。所有均量线及均价线都是为了方便说明与应用而设定的线,它本来就没有,只是在应用时使用的概念,所以有线也等于无线,看你如何采用。
所有线的概念,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因为解读这个时间周期内参与者的应用状况,也许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投入,也许正好有这样的投入,差别在于如何应用与解读。从常态的统计来说,它还是俱有一定的观察与判断作用,即从不同时间周期介入者他的作为,已经他的心理情绪与行为模式去解读,基本如此,或是理应如此,但总有例外发生。
所有统计本身就是在找寻一个常态的分配问题,不代表找到一个必然的因素与结果,或是答案,只要知道这些概念,那么就知道“线”的应用,也不必针对那个线的作用进行辩驳,因为它有可行性,也俱有不确定性,当然也就不一定可靠,等于没有一定的确确结果,重点在于趋势的倾向性解读而已。
之所有坚定的认为2150点会力守,是因为从低位拉起来后的量潮已经改变,形成多头形态的走势与趋势,这样的趋势不会轻易的在短时间内就被改变,即使真要改变也需要有两个很重要的形态出现,一是积极拉高后放更大量出脱,这个现象至今没有;二是拉长时间周期后开始扭转与改变原来的平衡,这一点也没有,所以可以认定不会轻易下跌,或是跌破2150点。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后一篇:线的演绎说明,力守2159点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