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1月8日)开盘论市:适度的回调是为了再上涨。

(2013-01-08 10:25:44)
标签:

大势研判

个股

股票

麦氏理论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一定要从市场心理层面观察与判断,因为这个阶段如果脱离这个层面看问题,估计很难真正解读市场现阶段的市场 情绪。首先要注意的是本轮上涨主要的功臣来自于权重股与大盘股,其中最重要的是从9月27日以后开始稳定拉高的建设银行与工商银行,这是其中最重要的稳定 作用,从8月28日之后的一个月出现类似的演变,说明多方采取的攻略重点,也说明市场操作模式属于以拉高指数稳定盘势为重点。

其实,还有 一只股票估计市场会忽略它,请看看宝钢股份的走势,最重要的是它的时间周期,谁会知道8月27日午盘后会有要约收购的动作呢?当时设定的价格是5元,目前 就来到这个价位。最重要的是:为何选择8月28日?为何与《麦氏理论》推导的压缩量周期时间吻合?究竟是巧合,还是原来的计划本就如此,真有那么一回事? 事实上应该说的是,合理的市场量潮推演就会有如此巧合的状况,以其说是巧合,倒不如将它视为市场的一种“自然演变”,重点是如何解读?

请 回忆一下,宝钢股份自从消息发布后到股价稳定上涨,至今涨幅已经达到22%,为何当时要如此设定5元的价位?目前价位到了是否要有所回避?再想想看,在宝 钢股份公布后的三个月内,其他钢铁股的走势动向如何?更重要的是,尽然出现铁矿石存留在港口存量是两年来的低水平,加上后来宣布调高钢铁价格的动作,这些 动作绝对不是一时的兴起,都是有所关联,只要将这些蛛丝马迹串联起来,你可以轻易感受与体会到这一波行情为何会急急拉起来的原因。

如果说 这些步骤中没有政策的逐步铺垫与布局,别说我不信,应该是大家都不会相信,显然说明政策的投入出现明显的战略思路,非常俱有稳定布局长线投入的策略安排, 当中还出现有关中国平安被外资调节卖出的下跌,安排泰国正大集团承接该筹码但多数资金来自于国内银行的融资,等于说穿了钱还是来自于政策,是借由一个合理 正当的名目形成一次稳当对接,这个筹划如果不是有最上层来主导运筹帷幄,估计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你想到了吗?

为何要这样做呢?很简 单,A股出现不理性的下跌,多数股民都没有赚到钱,股民亏损的惨烈呼叫声已经传达到高层领导人,如果经济发展向好,实在没有理由代表经济橱窗的股市会如此 阴跌不休,熊霸全球,所以政策适度投入是必须的,但政策也有其困扰,不能让市场以为政府在护盘,又不能过度的介入,否则有形成政府带头炒股票。这中间的拿 捏必须做到恰到好处。如果将这个问题与最后出现的1949点连想起来,估计你会明白,原来真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样就豁然开朗。

这 个状况告诉我们,政策的目的是稳定股市,只要稳定了就达到当初的目的,又不能炒作,所以只会容忍指数拉高到一定的幅度后就会“暂时停止强力拉高”。由此得 知,再度强势拉高大涨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尤其在初期拉高时监管机关总会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暗示行为给予空间,但到了一定幅度高位后也会适度的踩一踩刹 车。如此看来,接下来估计一些偏向小利空的动作会出现,例如开始通过新股上市审核,这样就完成了从低到高的稳定变化。准此,是否还要进一步的体会感受政策 的动向呢?

在昨日本栏已经提到上证指数已经出现初步的反转动向,今天进入第2天,但沪深300指数今天已经进入第3天,所以今日的回调下 跌正好说明时机的成熟,也意谓该有的的回调是合理的修整。一定要对趋势有所认识,一旦趋势已经明确上涨,那么任何的回调缩量就是低位承接的好时机,简单的 说“回调就是为了再上涨”,只要出现较大的回调就会再度拉高上涨。上述说明已经在“2013年股市的观点与看法”的年度报告说明,有兴趣者请多多参考,未 来半年行情的走势,里头已经清楚的说明。

一些涨幅相对较少的个股例如深桑达A(000032)今日的趋势,加上中粮生化(000930) 的拉高,还有华联矿业(600882)的翻扬,说明个股的时间周期不同,也可以走自己的路。所以不妨也注意例如三峡新材(600293)及美尔雅 (600107)的动向,应该也有会有不同的体会,试看看。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